-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时代的降临,除了开拓世人的眼界,彰昭着现代化沟通交流的迅捷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选择的困难、价值判断的迷惑,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而在“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网络欺诈、信息滥用和网络侵权三个方面尤为严重。本文试着从网络特点、“90后”大学生自身因素、网络媒体不端,三方面来解析“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最终提出改善虚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对策
2012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18岁成人礼。十余年来,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到丰富社会交际方式,再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网络革新着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90后”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与网络时代的发展高度契合,可以说,“90后”大学生是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双重存在”,于是,现实环境下的价值迷失和伦理诘难势必影响到虚拟社会,从而演化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我接触过诸多的“90”后大学生,我发现大学生中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实反思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而“90后”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网络参与者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欺诈、信息滥用、网络侵权等方面。“90后”大学生的这些现象给他自身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这一网络失范问题进行现实反思。
(一)网络道德失范释义
网络道德可以解释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遵循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围、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网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诚然,网络道德不同于现实道德,它的存在必然会造就出许多超前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价值意识,引领道德走向更加自由开放、丰富兼容的信息社会氛围中。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片面地把网络道德视为一种孤立建构,或是对现实道德的替代。从前面的定义中也可以窥见,网络道德是依托于现实道德而存在的,因此,虚拟社会道德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实社会道德的影响,进而,现实社会道德失范也必然会折射到虚拟空间,形成网络道德失范。
所谓网络道德失范,即“指网络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所以,一旦网络使用者出现违反理性、有悖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其破坏力不但会在虚拟社会显现出来,而且必然延祸于现实社会。
(二)“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大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依据我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平时与“90后”接触中发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是指“网络主体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征以匿名身份或假冒他人身份发布虚假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情感上、钱财上的欺骗行为。”从虚假信息到流言蜚语,网络欺诈称得上花样百出,更有人借此谋取不义之财。在诚信难以维系的失衡条件下,人们对于网络欺诈早已司空见惯,“90后”大学生也对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由于自身的张扬性格与强烈好奇心导致他们也会做出一些网络欺诈行为。例如在网上散布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以博人眼球,假冒他人或借用捏造出来的虚构身份与人交往以体验另类人生等。
2.信息滥用
虚拟社会提供的“信息大餐”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垃圾信息,这其中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实宣传,也包含了广大网民发泄不良情绪的恶意灌水。在论及如何看待论坛、贴吧、评论中的不雅言论时,而我接触的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是言论自由的表现”。看来,这些把网络视为“情绪公厕”的“90后”大学生全然没有意识到网络谩骂与中伤的道德失范性。另外,色情与暴力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信息诱惑着“90后”大学生沉沦于其中,麻痹着他们的道德神经,再加上“90后”大学生对待糟乱信息的道德判断力明显不足,最终诱发了他们滥用不良信息的失范行为。
3.网络侵权
虚拟社会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方面。原本,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窃取信息、破坏系统程序的黑客行为应被人们视为侵犯个人隐私的大敌,但是有的“90后”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更有甚者对此现象表示“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