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呼吸系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⒉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7% (1)反应过程: 在组织 在肺脏 HHbNHCOOH+O2 ①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CO2与Hb的结合较为松散; ③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 HbO2的酸性高,难与CO2结合,反应向左进行 HHb的酸性低,易与CO2结合,反应向右进行 ④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 因肺部排出的CO2有20%是此释放的。 ⑤带满O2的Hb仍可带CO2。 (2)反应特征: HbNH2O2+H++CO2 (三)CO2解离曲线 CO2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间关系的曲线。 从图中可见: ①血液中CO2含量随PCO2的↑而↑,几乎成线性 关系(非S形曲线),且无饱和点。 ②静脉血A点CO2的含量为52ml/100ml,而动脉血B点CO2的含量降为48ml/100ml,说明血液流经肺脏时,每100ml血液释放出4mlCO2 。 ③当血PO2↑时, CO2解离曲线下移。 直接动力: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运动 呼吸肌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12-18次/分 人工呼吸:正压法和负压法 胸膜腔内压 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氧容量 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通气量的大小取决于节律性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机体通过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使肺通气量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呼吸运动特点: 自动节律性呼吸:节律性来自呼吸中枢,受反射调节。 可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受大脑皮层控制。 指CNS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所在的部位。 1、脊髓 2、低位脑干 3、高位脑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 A 中脑-脑桥 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 D 延髓-脊髓之间 呼吸停止 B 脑桥上、中部 低位脑干(脑桥、延髓): 经典实验——脑干横切法(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呼吸变深变慢; 再切断迷走N:长吸式呼吸 C 脑桥-延髓 喘息样呼吸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机械感受性反射 1.肺牵张反射 ①迷走吸气抑制反射(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吸气中枢,引起呼气。 ②迷走吸气抑制反射(肺缩反射) 肺萎缩——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兴奋吸气中枢,引起吸气。 意义: 肺扩张反射有利防止吸气过深过长,加速由吸气向呼气转换。肺缩反射有利阻止呼气过深,防止肺过度萎缩。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肌梭受牵拉,呼吸运动加强 3.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肺毛细血管旁和肺泡之间的间质的J,呼吸暂停,继而呼吸浅快。 4.防御性呼吸反射 呼吸道黏膜上皮内的感受器 (二)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血液中的化学物质(O2、CO2、H+) 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 (加深、加快)的反射 1、化学感受器 (2)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 (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对缺O2不反应;对CO2的敏感性较外周高, 但容易产生适应。 (主要意义:维持CNS的pH相对稳定) ①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 血CO2 ↓血脑屏障 CO2+H2O H2CO3 H+ + HCO3 H+来源 中枢化学感受器: ② 外周化学感受器: 适宜刺激:动脉血的PO2↓、PCO2↑、〔H+〕↑ 作用途径: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80%) 动脉血PCO2只需↑2mmHg即可引起效应(敏感程度高), 但有潜伏期(因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PCO2需↑10mmHg才可产生效应(敏感程度低), 重要性表现在① PCO2突然↑时,引起早期快速效应; ②中枢感受器受抑制时,起决定作用 (1) CO2 重要性:是最重要的体液因素,经常起调节作用。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其适宜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而不是CO2分子。 血液中的CO2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解离出H+,使化学感受器细胞外液中的[H+]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兴奋。 中枢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感受缺O2刺激。 CO2主要通过升高脑脊液中的[H+]调节呼吸,对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相对较弱。 (2)[H+]对呼吸的调节 动脉血[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H+]增加刺激呼吸的效应可通过外周和中枢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