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部分 感觉器官;第一节 概 述;感受器的类型;
根据刺激类型分类:
机械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将各种刺激所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
感觉的性质:刺激的性质,刺激的感受器,皮层特定的部位
感觉的强度:动作电位的频率,兴奋的纤维的数目;(四)感受器的适应;第二节 视觉器官;一、眼的构造;纤维膜 角膜
( 外膜) 巩膜
血管膜 虹膜
(中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内膜)
;视网膜; (二)眼的折光系统;房水(aqueous humor)循环;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二)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of the eye);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视远物调节--晶状体被拉成扁平 视近物调节--晶状体曲率增加; 近点---眼经最大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8岁左右的儿童的近点平均约8.6cm,20岁左右的成为约为10.4cm,而60岁时可增大到83.3cm。
;2.瞳孔的调节;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其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为效应器(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3.视轴会聚;(三)眼的折光异常 ;三、眼的感光功能;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粒和VitA,对感光细胞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段脱落的视盘;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物质。; 视杆细胞的代谢方式是外段的根部不断生成而顶部不断脱落。视锥细胞的代谢方式可能与此不同。;3.神经细胞层
细胞层间存在着复杂的突触联系,有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可纵向和水平方向传递信号。
当最初产生的视觉电信号,将首先在这些细胞层中处理与加工。;4.两种感光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联系方式:
有着明显的区别:
①视锥细胞呈单线式(视锥:双极:节细胞=1:1:1);
②视杆细胞呈聚合式(视杆:双极:节细胞=mn:n:1)。;项 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3.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和色觉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产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
19世纪初,Young和Holmholtz依据物理学上三原色混合理论提出了视觉三原色学说: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
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的含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 ⑴概念: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3.视野
;四、视觉的中枢机制;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外耳道;上述两方面的作用,共增压效应为17×1.3≈22???。;(三)内耳;毛细胞分为内外两种:内毛细胞成一列,3500个;外毛细胞成 3 - 5列,12000个。顶部由50 - 100根静毛整齐排列。毛细胞的静毛和螺旋器的盖膜相连。
; ①前庭阶和鼓阶:
充满外淋巴。
②蜗管:
充满内淋巴。
③内淋巴:
;基底膜的宽度与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播在基底膜上的最大振幅部位图;⑤螺旋器:
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盖膜等构成。
在内淋巴中。;声 波;1.对音强(响度)的辩别:
⑴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
⑵与毛细胞的敏感性和背景声音有关
2.对音频(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