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漳州月港的海外交通贸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清初漳州月港的海外交通贸易   [摘要]明中叶解除海禁,并于隆庆元年(1567)割龙溪县地置海澄县,漳州月港遂取代泉州港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港。虽然,明末清初厦门港的迅速崛起使漳州月港日趋衰落,风光不再,但直至鸦片战争前,漳州月港仍不失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民间宗教信仰与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也浸染深入到海外交通贸易活动事象之中。本文试图从民间宗教信仰史迹与文献资料中发掘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希冀弥补官方史志缺失之不足。   [关键词]漳州月港;海外交通贸易;民间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73-03   一   宋卡(Songkhla),位于暹罗南部(今泰国洛坤省),当地人称Singora,源于梵语,意为狮子城。《郑和航海图》称其为孙姑那(Singora),《通典》作宋居朥,《海国见闻录》作宋脚(在闽南话中,“脚”与“卡”谐音),皆同名异译。宋卡是一个由华侨开发建设起来的重要海滨城市,15世纪以前便有华侨在此聚居。清乾隆十五年(1750),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吴让渡海至宋卡谋生。吴让(1717~1784),乳名让官,《宋卡纪年》译作吴阳。吴让到宋卡之初,在湖口巫王旧墟的华奠考(红山头)谋生。开始4年种植蔬菜、蒌叶,后买奴4名从事捕鱼,1758年开始经商。吞武里王朝郑皇信率兵南下征服洛坤一带,吴让趁机于1769年奏请郑信,以年交税银50斤的代价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岛、五岛的燕窝开采权。吴让作为宋卡湖四岛、五岛的燕窝税吏,经营有方,因此被郑信封为銮爵,执掌宋卡,是为第一代宋卡城主。此为宋卡由华侨自治管理之始。此后吴氏子孙世代相继,计传8世,凡130余年。宋卡吴氏被称为吴王,或称吴国主。直至1896年暹罗废除世袭城尹,改行省制为止。至今宋卡尚存吴王庙、城隍庙、吴氏家族茔墓及牌位和三朗桥三石碑等与华侨有关的历史遗迹。①   城隍是燮理阴阳的道教神祗,在中国官方正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华侨在海外的拓展,形成华人聚居社区。华人建立中国城,实行地方自治,作为中国民间信仰象征的城隍庙于是被移植到异邦。宋卡城隍庙坐落于宋卡城(今叻孟之北)美人街中段,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即吴让的后代吴天成继任宋卡城主时期。当时暹罗国王拉玛三世(RamaⅢ,1824~1851)曾赐该庙檀香木一柱、圣烛一对,并各种祭祀物。暹罗僧王及八位高僧专程由曼谷前往主持佛教仪式。庆典持续了五昼夜,请中国戏班和泰国戏班去唱戏。②   《宋卡城隍庙奠基史迹》记录了这一盛事:③   宋卡府署宋卡城隍庙建于清道光廿三年   癸卯(佛历2385年)。当时,暹罗第三世皇朝皇上御赐檀香木一柱、圣烛一杆,并各种祭祀物。披耶宋卡即吴天成将皇上御赐之檀香木及圣烛恭奉游行。泰人皆热烈参加庆典,肃穆隆重。当檀香木及圣烛安奉于礼坛上,由暹罗高僧颂经说偈。嗣后,披耶宋卡即吴天成聘请技术人员兴建三座中国式庙宇,另一座土地神庙,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康。吴天成之功勋与城隍庙永垂不朽!   福建庙产管理委员会谨识   佛历2505年(1963年)6月   该庙至今保存着“永奠宋邦”、“威震蛮邦”等三块匾额,分别书于清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清光绪乙亥二十五年(1899)和民国六年(1917)对该庙进行大修时。宋卡城隍庙迄今香火不断,为当地华侨华人进行宗教活动和聚会的重要场所。   名闻遐迩的新加坡天福宫落成于道光二十年(1840),天福宫正殿神龛旁点金柱上对联:“妃后晋徽称化身是童真菩萨,佛仙同正果低头拜三世如来”,题刊为大清光绪丙申(1896)仲春之月吉日维戊敬刊,花翎盐运司衔海澄邱笃信率男举人伟蔑拜。天福宫左厢的伽蓝殿悬挂着“威灵昭赫”匾额,题明“岁在咸丰壬子年(1852)葭月吉日立,漳郡澄邑董事龚光传敬立”。天福宫右厢则有供奉开漳圣王的德盛祠,悬挂着“法力宏深锡祯祥于世界,慈心广大敷吉庆于万家”的对联,是光绪丁丑年(1877)荔月吉旦,沐恩弟子吴莞生叩谢的。天福宫既是新加坡福建会馆,也是闽籍华侨精神信仰的总部,在天福宫的重要位置悬挂着漳州海澄县人所题的匾额、楹联,并设有漳州人所信奉的开漳圣王专祠,充分显示了漳籍海商在其中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漳州月港对外贸易的水平。   二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有一批来自清代漳州民间的道教科仪书(抄本),共21种,编号为OR12693/15~35。该馆1864年(同治三年)编次的中文藏书目录,已将其著录,可见入藏年代甚早。这批道教科仪书,写明抄写的年代,最早为乾隆十四年(1749),最迟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④   《送船科仪》亦作《送彩科仪》(OR12693/15),抄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是一份送“王爷船”的禳瘟科仪书。其中特别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