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时中’的重取客观面向-试论‘时中’与‘中庸’‘中和’之差异.pdfVIP

王船山‘时中’的重取客观面向-试论‘时中’与‘中庸’‘中和’之差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海中文學報》 第25 期 頁 113-138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13 年 6 月 王船山「時中」的重取客觀面向 -試論「時中」與「中庸」、 ∗ 「中和」之差異 施盈佑∗∗ 【提要】 明末清初大儒之一的王船山,因其義 理精深博閎,歷來學者給予不少關 注,且造就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不過筆者發現,船山對「時中」的別具用心, 卻鮮少受到討論,這是較為可惜之處。因 此,本文欲針對船山「時中」進行 探討,藉由其與「中庸」、「中和」的差異比較,揭示「時中」乃有重取客 觀的關注面向,並延伸說明重取客觀又牽動正面承擔困境與展開人文歷史。 要言之,船山所承繼的儒學傳統之「中道 」,固然包涵「中庸」、「中和」 與「時中」,但尤以「時中」的重取客觀,更加契合船山義理所慮所思。 關鍵詞:王船山 中和 中道 中庸 客觀 時中 ∗ 感謝兩位匿名審查老師所提供的修改建議。另外,本文撰寫過程曾受張端穗、劉榮賢及徐聖心三位老師提點指 正,特此一併致謝。 ∗∗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東海中文學報. 一、前言 王船山( 1619-1692 ),乃明末清初大儒之一。然因晚年隱居山林,故本 不聞名於世,直待道光十九年(西元 1839 年),船山六世孫王世全與鄧顯鶴 (1777-1851 )搜羅散佚作品,並刻成《船山遺書》一百五十卷。之後又陸續 有曾國藩重刻本、劉人熙補刻本、譚延闓等人重刻本、臺北船山學會重印《船山 遺書全集》、中華書局校印本、嶽麓書社印行《船山全書》等,「王船山」此名 方顯。若再綜觀現今船山研究的豐富成果,更可知名顯於世,實是義理具有精深 獨特處。至於精深獨特處為何?筆者認為在重取客觀的道德觀,如即器言道、即 氣言理、即用言體、即形下言形上,皆屬此趣向。而其對「時中」的特別關注, 正呈現出重取客觀面向的道德論,但可惜的是,前賢研究甚少,多數情況是毫 無討論,或偶述旁及,未有深論。 是故,本文旨在揭示船山「時中」的重取客 觀面向,討論以「時中」與「中庸」、「中和」的差異契入,而全文分就「『時』 非『中』之體用」、「時之變」及「『現實困境』與『人文歷史』」三階段。 有關船山對「時中」的特別關注,可見之於晚年代表作品之一的《張子正蒙注》,是書與張橫渠《正蒙》,乃 至於與劉璣《正蒙會稿》(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36 年)、李光地《注解正 蒙》(《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697 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頁 1 至 412 )比較,顯然給予「時中」 更多且更深刻的關注。另外,必須再說明的是,本文不斷強調船山「時中」是重取客觀,然此說易生質疑,因 為縱使不從船山義理言之,「時中」本即具備濃厚的客觀現實意義,所以不該說是船山「時中」觀特重客觀現 實,而是「時中」特重客觀現實。對此疑此問,本文的回應是:若言「時中」本具客觀現實的關注,而船山「時 中」觀僅為順承,甚至無有討論之必要。此說法不夠嚴謹,因為船山「時中」觀的特重客觀現實,確實必須是 「時中」本有之可能內涵,否則船山詮解方式已悖離「時中」。但,船山言前人所曾言之「時中」,即代表船 山所言「時中」,縱使特重客觀現實,亦無任何學術討論的價值,顯然說法過於粗糙。船山「時中」觀是否具 有討論價值,或是有無重要意義,應該直接針對船山義理,能否完整呈現「時中」來界定。若是能夠完整呈現, 船山「時中」觀不僅有討論意義,更是認知儒學「時中」的重要路徑。更何況,最早提及「時中」者,其「時 中」內涵固有關注客觀現實,但這亦不能抹殺後出轉精的可能,所以船山「時中」是否對「重取客觀」有縝密 思維,方是這項議題討論的樞紐。 對於王船山「時中」觀的討論,較為直接涉及的論著有二,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的哲學闡釋》(上 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與韓振華〈「日生日動」與生存的時間性命題-王船山「時」觀解析〉(《中 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5 卷第 2 期,2009 年 4 月,頁 17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