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如何重新找回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城市如何重新找回特色   城市规划: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彰显不同特色   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了2013年地方投资、规划及增速目标。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发展都将与新型城镇化关联。如此大规模投资之下,不少学者担心新型城镇化会不会变成造城运动?须知标准化的新城建设不仅保存不了特色,更会丧失中国城市的生命线:文化与历史。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惨重代价就是古老的城市从中国土地上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全中国的城市都穿上了统一的外衣   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城市便开始逐步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它们变得千篇一律,原有的旧城被拆除,被取而代之以式样统一的新建筑,新城建设更是呈现出单调的标准化模式。   两种误区   据媒体报道,中国目前每年还有100处以上的历史文物建筑遭到拆除,城市历史保护迫在眉睫。但是,已有的保护措施与活动中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前些年盛行的与商业、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旧建筑的修复与改造,而且在许多城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方面的案例诸如早些时候的江南六大古镇的再开发,近期的尝试则如瑞安集团在上海成功之后又在多地进行的“新天地”项目。这些项目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态结构,将生活空间变成了商业空间,归根结底,商业动机远远大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事实上是一种非真实的保护。另一种误区是将对历史建筑或城市的简单复制作为找回已经失去的传统和特色的手段,没有理解历史建筑或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当一种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时,再去模仿复制这种载体,就不真实了。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许多地方拆掉老建筑以修建新的老建筑(假古董),媒体近期还讨论了中国北方多项雄心勃勃的古城再建计划,这些从严肃的科学视角都不可取,因为我们在作假。   历史的消失   理解城市地域特色可以从两个层面出发:中国城市在国际文化背景下的角色以及在中国自身不同地域条件下城市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二者既与以历史建筑为代表的城市文化传统特征紧密相关,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中国文化能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席位,原因有二:一是悠久的历史;二是鲜明的特色。关于历史的悠久无需太多的论证或说明,而特色的鲜明则可以从中国独特的营城理念与实践中获得答案。古代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考工记》提出了中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这种营城手段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管理城市及国家的理念,它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等级、礼仪以及朴素宇宙观的体现。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连续性,直到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始终保持了其一贯的特征——不论是以南北轴线和方格网道路体系为特征的城市空间格局,还是以木结构和大屋顶为标志的建筑风貌,这些都与欧洲城市建设的多元和多变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代中国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内乱和战火,但城市遭到的破坏与过去三十年经济奇迹下的自我毁坏无法相提并论。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惨重代价就是古老的城市从中国土地上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全中国的城市都穿上了统一的外衣,在城市获得了新面孔的同时,中国城市的传统特色彻底消失了,还剩下可怜的几个如博物馆的文物般被供奉起来的样板城。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和价值危机。这一发展进程受到两种倾向的影响:一是很多人相信只有高楼大厦才能展现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二是在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下,没有时间思考“向何处去”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总之就是先拿来用,发展了再说。中国人在放弃自己传统的同时,缺乏对新的价值的思考探寻,如此情景下,中国的城市失去了历史,也就失去了特色,即地域性。   重新找回城市特色   伴随着历史文化载体的消失,我们的城市特色已丧失了很多,我们还能否重新找回我们的特色?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有一种观点称“地域的才是国际的”,它道出了当今人类文明已形成共识的多元价值观。在全球文化的多元体系中,中国文化应将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任务,也是为后代必须留出的发展空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未来在过去之中”,这是一种尊重自身文化传统,面向发展的积极态度。我们的身份认同不允许我们割裂历史,这种身份标签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未来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的平衡以及在传承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解,必须从两个层面认识和推动城市建设中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创新工作。   指导思想层面,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道路的批判与创新思考。中国过去的发展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必须放弃对待自己文化传统的粗暴态度,重新认识现代化、国际化、商业化大背景下中国特色概念的价值与定位,找回文化的自信,但绝不是暴发户般的过分与盲目,而是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