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期的太平洋海水温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災害 1、大量土石或大片岩層,由山坡上快速滑落的現象。 2、成因:陡峭的地區在豪大雨過後,因為雨水滲入土石中,增加土體重量且減少摩擦力而容易發生山崩。 山崩 天然災害 順向坡地形容易發生山崩。順向坡是坡面傾斜方向和岩層傾斜方向一致的山坡;反之則稱為逆向坡。 逆 向 坡 向 坡 順 坡 腳 順、逆向坡 天然災害 大地震時的劇烈搖動常造成山崩,崩落的土石若阻塞河道,河水匯聚則形成堰塞湖 A 溪谷原貌 B 山崩 C 土石堆積 D 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 四川地震後形成的堰塞湖 天然災害 由高空鳥瞰,土石流災害景象。 水和泥、沙及礫石混合,從上游山谷急洩而下,常造成房屋、橋梁、道路等被沖毀或掩埋,破壞力驚人。 土石流 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88水災 高雄縣小林村被土石流掩埋 環境汙染 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懸浮微粒等。 主要來源為汽、機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 。 火山爆發、焚燒林地與廢棄物,也使空氣污染更嚴重。 空氣汙染 空汙來源 環境汙染 PSI 空氣品質 0~50 良好 51~100 普通 101~199 不良 200~299 非常不良 300以上 有害 空氣汙染指標PSI 環境汙染 未受汙染的雨水pH<7.0,而環保署將 pH<5.0的雨水稱為酸雨。 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 酸雨 空氣中的什麼物質使雨水酸化的情形更嚴重? 環境汙染 使樹木生長減緩、湖泊酸化、改變土壤破壞生態。 加快建物、雕像的腐蝕速率。 溶解的金屬進入地下水,造成水污染 酸雨的危害 環境汙染 工業廢水若未經處理就排入河川、海洋或滲入地下,可能造成重金屬、有毒化學物質等不同形式的汙染。 水汙染 環境汙染 畜牧業廢水主要來自養豬場,其汙水中含大量的排泄物,流入河中除造成衛生問題外,還會減低河水中的溶氧量,並嚴重破壞自然生態。 臺灣地區人口稠密,生活汙水若直接排入河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水汙染 環境汙染 水中含有過量營養鹽類,藻類大量繁殖,死亡的藻類被微生物分解時會消耗水中溶氧,使水質惡化,導致魚類無法生存而絕跡。 優養化 聖經〔出埃及記〕記載的十災 血災 蛙災 虱災 蠅災 畜疫之災 瘡災 雹災 蝗災 黑暗之災、 長子之死災 全球變遷 西元1928年、2004年的烏沙拉冰河比較圖。 全球暖化 全球變遷 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角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它們吸收了地表輻射,也維持了地表溫度。 溫室效應 全球變遷 太 陽 輻 射 氣收大吸 地表吸收 反射 太陽輻射收支 地表輻射 氣射大輻 大氣吸收 地表吸收 氣射大輻 全球變遷 金星的大氣層濃厚,且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故溫室效應強烈、地表溫度非常高。 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雖是二氧化碳,但大氣稀薄,溫室效應較弱,因此日夜溫差大。 地球水氣含量比二氧化碳多,所以水氣在地球溫室效應中相當重要。 各星球的溫室效應 全球變遷 二氧化碳濃度有季節性的波動,並逐年增加。 全球變遷 以西元1961~1990年的平均溫度為基準,藍色線段代表該年平均溫度減去1961~1990 年間平均溫度的差值,紅色平滑曲線代表長期的變化趨勢。 全球變遷 西元1997 年,約一百多個國家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希望以具體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京都議定書 表1每五年平均氣溫(℃) 年分 (西元) 臺北 臺中 高雄 花蓮 日月潭 1953-1957 22.2 22.7 24.3 23.0 19.5 1958-1962 22.4 22.8 24.4 22.9 19.5 1963-1967 22.3 22.7 24.3 22.8 19.3 1968-1972 22.0 22.6 24.0 22.7 19.0 1973-1977 22.4 22.8 24.3 23.2 19.1 1978-1982 22.4 22.9 24.8 23.3 19.2 1983-1987 22.5 22.8 24.6 23.0 19.2 1988-1992 23.1 23.1 25.0 23.3 19.3 1993-1997 22.6 23.3 24.9 23.5 19.1 1998-2002 23.4 23.9 25.4 23.8 19.3 臺灣真的發燒了嗎? 全球變遷 臭氧多集中在平流層中,能吸收大部分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 人造的化學物質氟氯碳化物是破壞臭氧的主因。西元1987年,許多國家共同簽訂《蒙特婁議定書》,規範各國逐漸減少、最後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 臭氧洞    1979年       1996年  少              多(臭氧量) 全球變遷 全球變遷 UVI 曝晒級數 0~2 微量級 3~4 低量級 5~6 中量級 7~9 過量級 10~15 危險級 紫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