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简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美术 一、先秦青铜器 二、先秦雕塑 三、先秦绘画 四、书法 五、工艺 一、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1、国家的建立 2、文化的广博及发展 青铜器 青铜:铜、锡或铅合金,熔点低、硬度高、 可塑性强、色泽光亮。 制作工艺 1、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 《周礼·考工记》载“六齐”,强调锡、铜比例的标准。从硬 度、外观等方面都能体现。 2、制作方法: 模铸法(合范铸造法) 失蜡法 先秦青铜器分类 礼器、实用器、雕塑(装饰) 按用途可分为: 炊食器(鼎、鬲、甗) 饮食器(簋、豆、盂) 水 器(盘、匜、鉴) 酒 器(觚、爵、尊、觥、壘、彝、盉、壶、斝) 工 具(锛、铲、斧) 兵 器(钺、戟、戈、剑) 乐 器(钟、鼓、铙) 杂 器(镜、灯、炉) 礼器 礼治(儒家思想先驱—周公旦) 制“礼”作“乐” 也作“周礼” 青铜器是礼治、王权、地位、等级的标志象征。 列鼎、列簋 君王、诸侯、卿大夫、元士、下士、平民 “鼎”:1、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 2、鼎食 (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3、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 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故作“鼎足之势”、“三足鼎立”。 “鼎”作为重器,象征王权,轻易不宜搬动,动(迁、损、灭) 皆被视为国之大难将近。 禹制九鼎 九鼎象征九州 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 夏、商、西周青铜器 夏代青铜器代表 爵、斝、刀、戈 特点:朴素、无纹、造型简单、器壁薄 云纹鼎 夏代晚期 高18.5cm 口径16.1cm 夏代晚期 束腰爵 夏代晚期 连珠纹斝 夏代晚期 镶嵌十字纹方钺 商代青铜器 早期:器壁较薄、造型规整、多带状纹、简洁疏朗。 代表作品:兽面乳钉纹方鼎 商早期 兽面乳钉纹方鼎 高 100 cm 商早期兽面纹扁足鼎 商早期夔纹鼎 商代后期 特点:器形种类丰富、多拟形器、器壁增厚、浮雕装饰多 为饕餮纹、蚕纹、蝉纹、云雷纹、夔龙纹等,出现 简短铭文。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是(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一农家耕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cm、口长110cm、口宽79cm、重832.84kg,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商代后期 高58.3,口长52.4厘米 人面纹 方鼎 商代后期 高38.5,口长29.8,宽23.7厘米 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戈卣yǒu 商代后期 通高39,口长15.4, 宽13.1厘米 1970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材村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妇好盘 商代后期 高13,口径36.6厘米,重5.9千克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象尊 商代后期 高22.8,长26.5,宽14.4厘米 1975年湖南醴陵县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乳丁旋涡纹簋(商晚期) 乳丁四瓣花纹簋(商晚期) 丁簋(商晚期) 提梁卣 商代后期 通高23.2厘米 1956年湖南省株州市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器 早期:结实厚重、纹饰华丽、多兽面纹、鸟纹、夔纹、乳 钉纹等。 武王伐纣簋(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就在当天,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未这天(七天以后),武王在驻军处,赐给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金(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 双龙纹簋(商末西周初) 亚醜chǒu方簋(商末西周初) 乳丁鸟纹簋(商末西周初) 凤纹簋(西周早期) 父丁簋(西周早期) 折觥 西周早期 通高28.7,长38厘米 1976年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