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級:夜師資甲
學生:蕭 東 瑞
學號:889216
如何提昇小學生的體適能
壹、前言
由於台北市正展開提昇學生體適能計劃,營造全方位的運動環境和文化,使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讓中、小學生改變有『有體重,無體能』的狀況,展現良好體能的新風貌。而台北市教育局也針對十歲到十八歲年齡層的男、女學生體適能施測的結果和全國常模相對照後,其中男女生舜發力的百分等級都在百分支五十以下,也就是學生的體適能普遍欠佳;身體質量指數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是學生的體重普遍偏重。有感於都會區的小朋友平常都要奔走於安親班或補習班與學校之間,運動時間有限,而今年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正好是體育,因此這些日子我不斷的思考如何規劃體育課的時間來加強學生的體能,也如何在趣味教學中增進體能?
貳、本文
一、學校體育應以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習慣為主要導同
學校體育最主要的目標是學生能夠終生不斷地自我運動,進而結合社區資源推展至社區,達到全民運動、健康之目標。李總統放八十六年提示「腦力加體力等於競箏力」,並指體適能與健康是發展及提升國家競爭力之基本條件。爰此教育部研定「三三三學生體適能向前走」計畫,乃基於三個向度:
(一)、改進學生體適能知識、態度與行為。
(二)、輔導學生一週至少運動三天,每天至少三十分鐘而其運動強度達每分鐘心跳130次左右。
(三)結合學生、學校與家長共同營造有利之運動環境。
二、體適能的促進應安排於學校體育課中實施為主
提升體適能要採取積極與多元的策略,當然有許多的因素與方向皆會影響體適能,有關學生體適能護照推展的目的:
增加學生運動的機會,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重視體適能教育。
提昇學生體適能。
其策略:配合「體適能三三三計劃」。營造校園為適合運動的環境:如每週體育課,體育教師應加以妥善安排兒童皆有充分身體活動機會。另外學校升旗後、課間運動、動態團體活動,亦應加以規劃,使兒童有更多活動身體的時間與空間。
然而體適能狀況是浮動的,如加強訓練,體適能隨之顯著提昇,反之停止運動則體適能馬上下降。因此持之以恆的毅力相當重要,為使兒童能養成規律的運動的習慣,則要時時設法激發參與體適能活動的動機。為使體適能促進融入體育教材中,每節體育課體適能活動時間不超過五至八分鐘,並有效引起兒童興趣。
三、在教學活動設計時需要掌握下列原則:
(一)全面性:重視體適能全面性發展,包括軀幹、上肢、下肢各部位肌力與肌耐力運動,心肺耐力及關節之柔軟度活動。
(二)特殊性:選擇能達成各體適能因素的活動設計。(1)心肺適能:有節奏、全身性、持續性又易於自我控制配速的運動。(2)肌肉適能:等長、等張收縮或重量訓練。(3)柔軟度:以肌肉緊繃狀態持繽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靜態伸展運動。
(三)個別性:依兒童體適能調整活動量,或依體適能水準分組,各組給予不同運動處方。
(四)趣味性:改變動作肢體、空間、時間、力量及關係等因素變化活動或採用各種形式活動,避兔無聊沒趣。
(五)挑戰性:給予兒童有一挑戰的小目標,循序逐漸提昇體適能。
(六)正確、安全性:指導正確運動方法,避兔傷害
(七)全體參與:有效利用時間,再短時間內令兒童全體一起動起來並使體適能活動持續不間斷,以達到心肺耐力的心跳目標效果。
四、體適能鍛鍊於體育課熱身運動後實施三至八分鐘
(一)、全面性體適能鍛鍊一一採用循環訓練
設計全面性體適能活動站,每站使用不同部位或不同適能。每站以20至30秒為運動時間,學童平均分配在各站。每站以運動時間為處方,但可依學童能力之不同給予不同負荷。準備循環訓練個人紀錄卡,紀錄個人在每站反覆完成次數。其運動項目簡介如下:1.垂直跳躍。2.分腿高躍。3.側臥舉單腿。4.側臥雙舉腿。5.站立蹲伸。6.俯撐瞪腿。7.仰臥挺腰。8.仰臥開併腿。9.上身捲起。10.V字型坐。11.俯臥反弓身。12.伏地挺身。
(二)、採用簡單連續性的有氧運動結合同伴抗力運動
採用簡單連續性的有氧運動,如:跳繩、上下登階、原地跑步等運動與借助體重相近同伴做雙人徒手拮抗等長肌力練習,相間實施,可達到全體參與及增進合作技巧的效果。不需要器材雙人徒手拮抗肌力訓練項目簡介如下:「1.頸肌訓練。2.仰頭訓練。3.腕部訓練。4.側平收臂訓練。5.背肌訓練。6.大腿前側肌訓練。7.前平舉臂訓練。8.直臂下壓訓練。9.肱三頭肌訓練。10.腹肌訓練。11.大腿後側肌訓練。12.大腿內外側肌訓練。
(三)、採用遊戲性活動
結合人體基本的移位動作、原位動作、操作性動作組合設計成體適能型態的遊戲活動,如:搬運、穿越、跳躍、螃蟹打仗、摔角比賽、搶球、鬥牛、鬥雞、背部互推、各種四肢移動方式,做遊戲性肌力練習。也可借助道具器材,如呼啦圈、輪胎、報紙、氣球、椅子、桌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