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沉管结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沉管结构 一、 概述 1.桥梁与沉管 公路或城市道路、地铁等遇到江河湖海、港湾时,渡越的办法很多,常见的 有轮渡、桥梁、水底隧道等。这些渡越方案各有其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需要根 据交通需要及工程水文、气候、地质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桥梁的主要优点是单位长度造价低,一定程度上还能为城市景观增色。传统 观点一般认为:如果河道浅,则选择桥梁;如果河道深,则宜选择水底隧道。其实, 桥梁跨度、桥下净空高度、引桥长度都受到水文地质条件和航道要求的制约。若 水道通航孔的通行能力为10~20 万t 以上,就需要50~ 60m 以上的桥下垂直净空, 较大的净空要求必然导致引桥长度的大幅增加,这样的“高桥”,不但总造价常 超过一般概念中认为比较贵的水底隧道,而且这么长的引桥、引道在市区内通过, 其干扰和影响也不易妥善解决。另外桥梁的运营条件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以水底隧道作为“高桥”的一种代替,一般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且其运营可以是全天候的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建造作业一般不受地面土地动 迁等较大外部制约而能比较有把握的确定工程的开工预期。 2. 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 构筑围堰,明挖施工最为简单,但是较常用的还是盾构法和沉管法。 沉管法的主要优点是: (1)隧道可紧贴河床最低点设置,隧道较短; (2 )隧道主体结构在干坞中工厂化预制,因而可保持良好的制作质量和水 密性; (3 )对地基的适应性强; (4 )接头数量少,只有管节之间的连接接头,由于采用了GINA 和OMEGA 止水带两道防水屏障,隧道的防水性能好。 沉管的主要缺点有: (1)需要一个站用较大场地的干坞,这在市区内有时很难实施,需在远离 市区较远的地方建造干坞; (2 )基槽开挖数量较大且需进行清淤,对航运和市区环境的影响较大。另 外,河(海)床地形地貌复杂的情况下,会大幅增加施工难度和造价 (3 )管节浮运、沉放作业需考虑水文、气象条件等的影响,有时需短期局 部封航。另外,水体流速会影响管段沉放的准确度,超过一定的流速可能导致沉 管无法施工。 盾构法与沉管法的比较: 二、 沉管隧道施工 1.沉管施工法简介 先在隧址以外建造临时干坞,在干坞内制作钢筋混凝土的隧道管段(道路隧 道用的管段每节长60~140m。 两端用临时封墙封闭。 向临时干坞内灌水,使管段逐节浮出水面,并用拖轮拖运到指定位置。 于设计隧位处预先挖好一个水底沟槽。 待管段定位就绪后,向管段里灌水压载,使之下沉。 沉设完毕的管段在水下联接起来。 进行基础处理,经覆土回填后,便筑成了隧道。 2.沉管隧道的特点 1 ○.隧道的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1)预制管段在临时干坞里浇筑,施工场地集中,管理方便,沉管结构和防水 层的施工质量均比其它施工方法易于控制。 2 )在隧址现场施工的隧管接缝非常少,漏水的机会亦相应地大为减少。 3 )采用水力压接法,接缝能够保证达到“滴水不偏”。 2 ○建筑单价和工程总价均较低。 1)水上挖土单价比地下挖土低; 2 )每节长达 100m 左右的管段,整体制作,完成后从水面上整体拖运,所需 的制作和运输费用比大量管片分块制作,完成后用汽车运送到隧址工地所需的费 用要低得多; 3 )接缝数量少,费用随之亦少等。 4 )沉管所需覆土很薄,甚至可以没有,水底沉管隧道的全长总比盾构隧道短 得多,工程总价乃相应大幅度降低。 3 ○隧位现场的施工期短。在市区里建设水底隧道时,城市生活因施工作业而 受干扰和影响的时间,以沉管隧道为最短。 4 ○操作条件好。基本上没有地下作业,水下作业亦极少,气压作业则完全不 用。施工较为安全。 5 ○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能在流砂层中施工,不需特殊设备或措施。 6 ○适用水深范围几乎是无限制的,以潜水作业的最大深度作为限度,则沉管 隧道的最大深度可达70m。 7 ○断面形状选择的自由度较大,断面空间的利用率较高。一个断面内可容纳 4~8 个车道。 8 ○水流较急时,沉设困难,须用作业台施工。 9 ○施工时须与航道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如暂时的航道迁移等)以保证 航道畅通。 3 .沉管隧道的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