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鉴别诊断: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发热期:上感、败血症、急性胃肠炎、菌痢等。 休克期:流脑、感染性休克等。 少尿期: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衰等 明显出血者: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等。 * ppt课件 八、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型轻重、治疗迟早及措施是否正确相关。 近年来 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改进,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 ppt课件 九、 治 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 * ppt课件 ㈠ 发热期 1.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ribavirin),0.5g,每天2次, 持续3~5天,发病4天内应用 2. 保护小血管、减轻外渗:路丁、维生素C 3. 改善中毒症状:重者可予地塞米松. 4. 预防DIC:肝素、低右、丹参等。 5. 液体疗法:适当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 6. 忌用发汗药。 * ppt课件 ㈡ 低血压休克期 1. 积极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 适量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 胶体: 低右、甘露醇、血浆白蛋白 2. 纠正酸中毒:5% NaHCO3 3. 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物及皮质激素 * ppt课件 ppt课件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宝鸡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宁博 nb0917@163.com * ppt课件 一、 概述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 * ppt课件 病毒性出血热至少有14种,在中国流行的有4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基孔肯亚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截至2005年全球发病167万,亚洲155万,中国1950-2002年发病145万,占全球发病总数的90%以上,陕西发病129608例,占全国的8.9%。仅2011年我省发病2605例,死亡17例。随着疫苗的接种,发病较前下降,但全国每年新增2-4万例。 * ppt课件 二、 病原学特点 出血热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为负性単链RNA病毒,至少20个以上血清型,Ⅰ型汉滩病毒、Ⅱ型汉城病毒、Ⅲ型普马拉病毒、Ⅳ型希望山病毒是经WHO认定的。其中 Ⅰ Ⅱ Ⅲ型和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能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 辛诺柏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 ppt课件 三、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啮齿类,猫、狗和家兔。 传染源: 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病毒,鼠为主要传染源,我国主要以黑线姬鼠、褐家鼠。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最重要途径)、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 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有较强免疫力。 * ppt课件 地区性: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在欧洲、非洲等3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除青海和新疆外,均有病例报告。 季节性和周期性:姬鼠传播11~1月,小高峰5 ~7月;家鼠传播3 ~5月;林区姬鼠以夏季为主。 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 * ppt课件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达到全身,通过位于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3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以及骨髓、肝、脾、肺、肾和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 汉坦病毒对人体呈泛性嗜感染,引起多脏器损害。 * ppt课件 1.病毒直接作用 依据: ①临床上患者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应的中毒症状 ② EHF患者几乎所有的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尤其是EHF基本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中。 * ppt课件 2.免疫作用 ①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 ②其它免疫损害: 本病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上升水平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呈正相关(Ⅰ型变态反应)。 EHF患者血小板中 存在免疫复合物型(Ⅱ型变态反应) 电镜观察发现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Ⅳ型变态反应) ③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IL-1 、IL-2、IFN-γ、TNF * ppt课件 (二)、病理解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