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光合作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光合作用 ( Photosynthesis );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双层被膜;;;二、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一) 光合色素;;A. 亲水性卟啉环头部: 与蛋白质结合,功能基团。 (色素蛋白复合体) B. 疏水性叶绿醇尾部: 插入类囊体膜中,定位作用。; ① chla 是蓝绿色 chlb 是黄绿色 ②不溶于水,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③酯键可以被碱水解,形成皂化叶绿素 ④Mg原子 可以被H+取代——去镁叶绿素 Cu2+取代——Cu2+代叶绿素 Zn2+取代——Zn2+代叶绿素;2.类胡萝卜素carotinoid;8个异戊二烯;(二) 光合色素光化学性质;2) 吸收光谱;3) 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叶绿素光化学反应;当一个叶绿素分子a的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到基态的去激过程中,一小部分激发能(3-9%)以红色的荧光形式耗散。;a)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乙醚溶液在直射光下为翠绿色,在发射光下为棕红色。这个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寿命10-8~10-9 s)。 b)磷光现象 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借助于灵敏的光学仪器仍可在短时间内看到微弱的红色“余晖”,这就是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从三线态回到基态发射的磷光。(寿命10-2 s) c)能量传递效率(诱导共振) chla chlb----- chla 100% 类胡萝卜素---chla 20-50% d)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是指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心色素: 少数特殊chla分子;光合机理研究: 1)Blackman(英国)20世纪初,在研究光合速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时,提出可能存在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假设。 2)Hill(英国)1937,Hill反应。表明了光合作用中氧的释放与CO2的还原是两个相对分离的过程。 3)Calvin 等(美国)1950左右,阐明了CO2的固定与还原过程并不直接需要光,是一个暗反应过程。(1961, Chemistry Nobel Prize ) 表明光合作用分成两部分:光反应 暗反应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类囊体的功能; 一、红降和双光增益现象 ;Photosynthesis (Quantum Yield) ;红光 100个单位,远红光20个单位,红光+远红光160个单位;推测:存在两个化学反应,接力进行,现证实两个光系统存在。;二、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chain);Z链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电位示意图;三、光合电子传递链组成;2 光系统II和放氧反应;4)Hill反应;1)PQ(质体醌);3)PC(质体箐;光合电子传递体及其在类囊体膜上的分布; 四、光合磷酸化;光合电子传递的”Z图”;4.光合磷酸化的机理;;Formation of proton gradient is light-dependent ;;2)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 -- ATPase;Z;8个光量子 1400KJ 3ATP+2NADPH 570KJ 能量转化效率 40%;光反应;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碳代谢途径 (暗反应);;核酮糖-1,5-二磷酸 RUBP;特点: 1. 消耗光反应形成 1 ATP、1 NADPH,完成光合贮能过程。 2.还原产物三碳糖——甘油醛-3磷酸 G3P;3.更新阶段;E4P赤鲜糖;计算同化力:1分子CO2固定还原,消耗:3 ATP、2 NADPH;; 二、C4途径—二羧酸途径;;三种类型(脱羧): (NADP-ME 、 NAD-ME、 PEP-CK) 苹果酸型(NADP-苹果酸酶 NADP-ME) 天冬氨酸型(NAD-苹果酸酶 NAD-ME 、PEP羧化激酶 PEP-CK);(1)NADP-ME;(3)PEP-CK;小结C4途径: 叶肉细胞: CO2受体 :PEP PEP羧化酶 最初产物:OAA ————C4 二羧酸途径 鞘细胞: CO2受体:RUBP RUBP羧化酶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