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介词连词助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词(二)——介词、连词、助词;一、介词;1.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于、乎(可译作“在、从、到”) 王坐于堂上。  《孟子·梁惠王上》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语,不知其所受之。  《吕氏春秋·用众》 入乎耳,长乎口。《荀子· 劝学》;2.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自、 於、乎、以 (可译作“在、从、到”)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于今日雨。《甲骨文合集》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名垂乎后世。《荀子.王霸》 ;3.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证、方式等——以、用(可译作“拿、用、凭”)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韩非子·难一》 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 《盐铁论.利议》 齐氏用戈击公孟。《左传.昭公二十年》 ;4.引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以、为、于(可译为:因、因为、为了)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引出对象——于、乎、为、与 对象,按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可分为:行为对象、比较对象、关涉对象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行为对象,“给” 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也。 《庄子?盗跖》——引出比较对象,可译作: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左传?隐公元年》——引出间接关涉对象,可译作:给、替、向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引出关涉对象,可译作:跟、同;6.引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于、乎、为(可翻译作“被”) 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弃君去罪,是逃死也。 《国语?晋语二》 是故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 《淮南子?主术训》 王痍者何?伤乎矢也。 《公羊传?成公十六年》 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左传?襄公十年》 ;二、连词;(2)连接分句,表示选择关系,常与“不如、宁、不若”等词语配合,可译为“与其”。如: 与吾得革马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韩非子?难二》 与人刃我,宁自刃。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 而——使用频率高、意义灵活 (1)连接动词、形容词、动词性词组、主谓词组等,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两种成分可以是顺接,也可以是逆接。顺接是指意思上前后相应、贯通无碍,逆接是指意思上有转折或相背逆。顺接可译为“而且、又、便”,逆接可译为“却、但是”,如: 美而艳。(顺接)   《左传?桓公元年》 敏于事而慎于言。(逆接) 《论语?学而》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逆接) 《论语?述而》 ;(2)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一般为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这类用法一般可以不翻译,或可译作“便”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夸父逐日》;(3)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关系,可译为“如果”或“却“。如: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墉风?相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4)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如: 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左传?宣公十二年》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 《战国策?赵策四》 ;3. 则、然则 (1)在连贯复句中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便、于是”等。例如: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在假设复句中连接分句,表示承接,可译为“就、那么就”。例如: 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四》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 表示假设,可译为“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