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到屋外pwalatadre和奔丧paubere习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694 劉富昌(Daway)太 Daway是Tkdaya群的人,家住今壽豐鄉溪口附近的部落,曾就讀花蓮農校,畢業後在花蓮港警安察科擔任雜役工。1928年,Daway在花蓮一個平地教會所辦的佈道活動中接觸到基督教,而後開始參與一位平地女教友所帶領的聖經課程。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聖經的道理,Daway向日警要求准許他前往淡水聖經學校就讀,但被駁回。1931年,他義無反顧地偷偷離開工作崗位,和妻子一同前往淡水,請求孫雅各牧師讓他進入聖經書院。孫牧師特別讓他住在自己家裡,並安排在聖經書院唸兩年的選科。 淡水聖經書院畢業後,Daway先回到家鄉傳教,不久即到嘉里灣和Ciwang同住,成為她最佳的工作搭檔。當時Ciwang的小茅屋裡擠滿了從各地部落來的太魯閣族人,一批接著一批,都是想要來聽上帝的話語。在講解福音時,Ciwang用的是閩南語的羅馬字聖經,再把它翻譯成太魯閣語讓族人瞭解,Daway則使用日語聖經,且大半以日語闡述。Daway的講道非常清楚有力,許多受過日本教育的年輕族人都深為其所吸引。 Ciwang所能傳道的地方,大都是有交通工具可達之處,而Daway卻是到沒有交通工具的深山部落去傳福音,所以他和Ciwang的工作恰好是相互搭配,使福音能傳播地更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為使殖民地的人民完全歸順,嚴厲禁止外來的宗教,迫害部落的基督徒,Daway因此被長期監禁三年之久,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當被釋放之時,身體極為虛弱,1955年病逝於秀林部落。【金清山,邱韻芳撰】 劉斌雄他 劉斌雄(1925-2004),台灣省人,著名人類學和民族學家,生於大正十四年(1925)、后里敦子腳。1946年23歲進入台灣大學預科、1947年進入台灣大學歷史系就讀,當年歷史系設有「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為考古人類學系前身,師事宮本延人、國分直一、金關丈夫、芮逸夫、凌純聲等人,同班同學有宋文薰先生,就學期間與宋文薰在大甲台地發現了平頂、新厝、大甲東等多處考古遺址。1951年27歲,台大歷史系畢業,特考及格進入台灣省裡博物館擔任助理員,工作五年四個月期間,考古研究足跡遍佈台灣,建立台灣史前使全貌,並曾經為西拉雅族「祀壺」研究提供重要貢獻,1957年因當時民族所所長凌純聲正在研究環太平洋地區文化類緣關係,對西拉雅平埔族的祀壺習俗關注,因此受派到台南調查。劉斌雄對祀壺行為提出「阿立祖信仰」的概念,亦即在西拉雅的活動領域中,以及少數的洪雅族,「每十五、六戶人家,都會有一間專門供奉神明的公廨」(甘為霖英譯,《Formosa under the Dutch》)。「這個被砂丘圍繞著聚落裡,有簡陋而視為神聖的小屋,小屋裡都崇祀著壺神。祭壇有設在屋簷下的,有露天裡疊著磚瓦的,也有形同『有應公廟』的,應有盡有。……小屋叫Konkai,至於寫什麼字,皆搖頭不知,可能是《蕃俗六考》所記載的『公廨』。」(國分直一,<阿立祖巡禮記>)。而對於十三行遺址曙光重現的貢獻,則是在1963年於台北縣開挖深坑,發現遺址有二個文化層重疊,下層為赤褐色網紋硬陶文化層(即十三行文化層),上層則為近代的漢文化層。 相對於考古學的貢獻,劉斌雄曾經描述台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台灣能保存許多異質性極高的文化與族群,不只是面積而是其地理的複雜性所賜,就像海洋需要有洋流的匯集才有豐富的魚群,而台灣的異質文化交錯正是難得的大漁場。1957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成立研究團隊,由凌純聲所長主持,包括鮑克蘭(Mrs. Inez de Beauclair)、衛惠林、林衡立等,當時劉斌雄先生擔任衛惠林先生研究助理,收集詳細與完整的系譜資料。劉斌雄的第一個田野即是蘭嶼,當時剛從考古學轉移到親屬研究,是故對雅美族社會組織基本資料的蒐集,得從一千六百名島民的系譜製著手,在那個時代雅美社會被認為缺乏氏族制度的所謂雙系社會。劉斌雄對該族社會結構的認構的認識,也是從這個假設出發,以為沒有繼嗣制度在,所以系譜的蒐集也只好逐戶訪問,收集各戶的瑣碎資料,以求建立籠罩整個村落的親屬網。劉斌雄蘭嶼的田野的系譜採集,認為如同考古學工作思索一塊陶土蘊藏著無數的資訊該如何解放,而系譜空間本身亦蘊藏無數的資訊,可以用以理解建構其上的親屬制度。系譜空間內充滿DNA般的訊息,劉斌雄以為這著實是親屬研究的中心課題,遂致力於台灣原住民社會田野研究,追求這秘寶三十年而不疲。 1965年間,劉斌雄獲得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至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研究基礎親屬數學(Foundations of Kinship Mathematics ),發展出以數字代替符號的親屬稱謂系統,建立親屬關係之運算公式。1969年以中文發表Murngin親屬結構的數學研究一文,並以英文出版Murngin:A Mathematical Solution一書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