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专项突破——诗歌的表现手法 【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要求是: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形象及表现手法等作出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初步鉴赏。本专项来突破诗歌的表现手法。 【命题类型】 1.表现X的事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X、X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2.这首诗前两句写X,后两句却写X,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3.请简要赏析X、X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从整首诗来看,“XXXXX,XXXXX”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6.诗歌X、X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温故知新】 诗歌 诗句 表现手法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白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以动衬静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动静结合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双关 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兴 登楼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借古讽今 从军行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景物烘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比 卜算子 咏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托物言志、象征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实结合 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借景抒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借代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渡荆门送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叠词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 【典题呈现】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例题1: 从整首诗来看,前两句有什么作用?(2分) 例题2: 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草、柳、桃花、李花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例题3: 有人评价第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例题4: 三、四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3分) 例题5: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3分) 例题6: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却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4分) 【学情诊断及思维引领】 例题1: 学生答案: 答案1:为下文思念春天做铺垫,表现作者思念家乡。 答案2: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参考答案: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表现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0分。表现手法理解错误,表达作用也错了。 第二,答案2得0分。不知道有表现手法,表达作用也错了。 思维引领: 先看明白前两句写的什么特点的景,后两句抒的什么情。再前后放在一起整体分析前两句作用。如前两句中“青青”、“黄”、“历乱”“香”可见明媚春光,后两句中“愁”、“恨”可见愁恨之情,明媚春光与愁恨之情形成对照,从而看出反衬作用。反衬是次要的反衬主要的,景衬情,所以得出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明媚春光反衬愁恨之情。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句意+手法+表达作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缺乏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且对表现手法不熟悉。 例题2: 学生答案: 答案1:草是随处可见的景物,青青的草儿更加有代表性;“柳”,细长的柳条,黄绿的枝叶,即将逝去的代表;“桃花”、“李花”春天都盛开,鲜艳的颜色,这些景物对春天很有代表性,富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花草树木的代表性。 答案2:诗人借物喻人,想做草、柳、桃花、李花那样的清闲之物,无忧无虑,没有官文和杂乱的声音。 参考答案: 草、柳、桃花、李花显示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2分。?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