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吉首大学.PDF

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吉首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 卷第 期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年 月 31 4                       2010 7 , ( ) Vol.31 No.4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 SocialSciencesEdition       Jul. 2010 y 语言学研究 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 夏德靠 ( , )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 “ ” , 摘 要 语类文献是上古时期一种载录 善言 的文体 它们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致使其生成方式存在差   。 , , ,《 》 异 最初的语类文献大都源于仪式 但周初经过周公制礼作乐之后 导致宗教仪式蕴涵更多的理性因素 尚书 。 , , 《 》。 是其典型 周代政治实践特别重视道德理性 盛行规谏风尚 于是出现政典型语类文献 国语 春秋时期的学 , , 《 》 ; , 术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私学盛行 导致教学型语类文献 论语 的出现 一方面私人撰述风气流行 于是产生 《 》。 著述型语类文献 老子 : ; ; ; ; ; 关键词 上古语类文献 生成方式 仪式型 政典型 教学型 著述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H0-05       A       1007-4074201004-0131-05 : (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10XZW0006 : ( ), , , , 。 作者简介 夏德靠 1974- 男 湖南怀化人 博士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 ” “ ” 。 、 、 、 , 《 》、《 语 是上古时期一种载录 善言 的文体 徐中舒认为 式型 政典型 教学型 著述型四类 并主要以 尚书 国    “ ” ,“ , 语 是春秋时代新兴的书体 当时有两种史官 即太史与 》、《 》、《 》 语 论语 老子 为例探讨 它们 的生成过程及其 , , , 瞽矇 他们所传述的历史 原以瞽矇传诵为主 而以太史的 文化意义。 记录帮助记诵,……瞽矇传诵的历史再经后人记录下来就 []() ‘ ’。”1 J , 称为 语 语类文献虽在春秋时代蔚为大观 但并非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