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技术研究
PAGE
PAGE 1
作者简介:孙秀红 女 土木工程系
刘红霞 女 土木工程系
孙秀红 刘红霞
[文章摘要]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着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所以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关 键 词]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承载力,耐久性,控制措施
PAGE 3
0 引言
混凝土保护层被完全碳化通常是钢筋锈蚀的重要前提,而碳化所需时间同其厚度成正比,构件的耐久年限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被碳化所需要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但试验证明[1],过厚的保护层会降低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当试验荷载处于破坏荷载的15%~20%时,构件就开始出现裂缝。同时,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在构件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有不利影响。所以,可以针对使用年限、大气环境、水灰比等参数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耐久性优化设计[2],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确保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位置的正确。
1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1.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就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强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但两者弹性模量接近,有较好的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所以二者结合,既能发挥各自的材料强度,大大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改善混凝土的脆性。结构计算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为防止钢筋锈蚀和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粘结,梁、板、墙、柱都应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受力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称为保护层厚度)。
1.2 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时,从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式:M ≤ Mu = α1*fcbh02*αs[3]可以看出,混凝土开裂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弯矩M与截面的有效高度h02成正比。即h0(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到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越大,其受拉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
保护层过厚时,会使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截面高度较小的构件,这种情况更明显、更危险;然而保护层如过小,即受拉钢筋靠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边缘时,则会产生以下后果:钢筋周围由于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使保护层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而且难以抵御外界氯离子及其他介质侵入结构内部,导致钢筋、混凝土腐蚀破坏及形成应力腐蚀,直接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个构件的破坏。
1.3 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保护:混凝土紧紧包裹在钢筋表面,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直接侵害;二是化学保护,水泥水化时析出大量的Ca (OH) 2 ,混凝土的初始碱度较高(pH 12),钢筋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钝化膜,可避免钢筋锈蚀,所以影响保护层作用机理的主要是材料本身性能和保护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合理设置保护层的厚度是抑制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1.4 保护层厚度的影响因素
规范[4]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作了规定,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大小的因素有:环境类别、构件类型及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等。
规范[4]规定,对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采取有效防裂构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设由细钢筋制成的构造钢筋网片。而且只对受弯构件梁、板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体检验,并且强调悬臂构件应作为检查的重点。这是因为钢筋移位(保护层变化)对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的缘故。所以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从设计和施工角度严格设置,以保证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要求。
2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设计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时,对于保护层厚度确定,应综合考虑耐久性、粘结锚固以及截面有效高度3个因素;根据耐久性要求,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限值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且不得小于钢筋直径(满足粘结锚固要求),并以此下限值为基础,另外还要考虑施工尺寸负偏差的不利影响,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
在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中,主次梁钢筋交叉处,一般主梁的上部钢筋设置在上层(否则会导致支座处主梁上部裂缝加宽、加深,同时增加了此处板面的上部裂缝)。垂直于主梁方向的板面钢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