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十章生物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色谱法 该法广泛地用于生物碱的分离。绝大多数采用吸附色谱,但分配色谱亦不少。 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纤维素、聚酰胺等。其中,硅胶应用最广。 对苷类生物碱或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用反相色谱 (反相填料RP-8、RP-18等)或葡聚糖凝胶进行分离。HPLC虽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用于较大量制备性分离仍有困难。实际工作中,常用中压或低压色谱、制备薄层色谱。 应强调的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分离常需若干色谱或同一个色谱方法反复交替使用。 (1)吸附薄层   适用于分离和检识脂溶性生物碱。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展开剂:亲脂性溶剂为主。一般以氯仿为基本 溶剂,根据色谱结果调整展开剂的极性。加入适量 碱性溶剂,分离效果较好。   显色:有颜色的直接观察;有荧光的紫外下观 察;多数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显色(桔红色斑点)。 1.薄层色谱法 (2)分配薄层   适用于极性较大或结构相近生物碱的分离。   支持剂:硅胶或纤维素粉。   固定相:甲酰胺(脂溶性生物碱)       水(水溶性生物碱)   展开剂:对于脂溶性生物碱,用甲酰胺饱和的亲 脂性有机溶剂为展开剂,如氯仿-苯。对于水溶性生 物碱,以亲水性的溶剂为展开剂,如BAW(正丁醇-乙 酸-水=4:1:5,上层)系统。   显色:同吸附薄层。 2.纸色谱   适用于水溶性生物碱、生物碱盐和亲脂性生物碱 的分离检识。   固定相:水、甲酰胺或酸性缓冲液。   展开剂:水做固定相,以亲水性的溶剂为展开剂, 如BAW系统,适用于分离生物碱盐。以甲酰胺或酸性缓 冲液为固定相的,多以亲脂性溶剂为主的展开系统, 使用前用固定相饱和,适用于分离游离碱。   显色剂:同薄层法,含硫酸显色剂除外。 3.高效液相色谱 (1)吸附色谱 (2)分配色谱: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固定相:弱碱性的键合相硅胶   流动相:偏碱性较好 黄连根的HPLC图 C:黄连碱 B:小檗碱 P:巴马丁 J:药根碱 M:木兰碱 4.气相色谱 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或遇热不分 解化合物的分离。在生物碱检识中应用 不多,如麻黄碱。 1.去甲伪麻黄碱 2.去甲麻黄碱 3.麻黄碱 4.伪麻黄碱 5.甲基麻黄碱 IS: 内标二苯胺 色谱柱:DB-5MS (30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 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mL?min-1。 无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为250℃;进样量1μL。 质谱参数:离子源温度230℃;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 选择离子检测质荷比(m/z)为44、58、72和169的离子。 某中药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且已知在其总碱中含有如下成分: 季铵碱、酚性叔胺碱、非酚性叔胺碱、水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 现有下列分离流程,试将每种成分可能出现的部位填入括号中。 练习题 利用小檗碱的硫酸盐水溶性好的特点,采用硫酸水溶液渗漉提取,又根据小檗碱盐酸盐难溶于水的特性,将硫酸盐转化为盐酸盐,盐析析出。利用小檗碱在冷热水中的溶解性差异大,用水进行重结晶。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界,大约有4个科10个属植物都已发现有小檗碱存在。小檗碱是黄色针状晶体,表现为季铵型、醇型3种互变异构体,其中以季铵碱型最稳定。小檗碱能缓慢溶解于冷水(1∶20)或冷乙醇(1∶100),在热水或热乙醇中溶解度比较大,难溶于丙醇、氯仿或苯,盐类的溶解度都比较小,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30,盐酸盐微溶于冷水。 利用小檗碱的硫酸盐水溶性好的特点,采用硫酸水溶液渗漉提取,又根据小檗碱盐酸盐难溶于水的特性,将硫酸盐转化为盐酸盐,盐析析出。 1.下列各种类型的生物碱中碱性最弱的是( )。 A. 芳胺碱 B. 酰胺碱 C.季铵碱 D. 脂肪胺碱 2.下列各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 A.小檗碱 B.苦参碱 C.罂粟碱 D.吗啡 3.分离碱性强弱不同的混和生物碱一般常采用( )。 A.溶剂极性梯度萃取法 B.分步结晶法 C.酸水提取碱沉淀法 D. pH梯度萃取法 4.造成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碱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超共轭效应 D.分子内氢键缔合 5.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是利用()。   A.酸盐溶解度   B.草酸盐溶解度   C.硝酸盐溶解度   D.酒石酸盐溶解度   E.四苯硼钠沉淀 6.具挥发性的生物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