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分析
引言
电视是利用电子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传送到远方的接收器上,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步接收图像和声音。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1929年试播的英国BBC电视台,它于1936年正式播出。
我国最早的电视台是1958年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后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媒介的诞生,不仅开辟了人类视听接收信息的新领域,创造了大众媒介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也成为一道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重要景观。以下我们就对电视的媒介特性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
章节概要
物理属性分析
制作流程分析
感知方式分析
思维方式分析
体验方式分析
行为方式分析
物理属性分析
第一节
一、传播符号:图像、声音
直观逼真
可信度高
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
(一)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的传送需要经过一系列设备和环节才能完成,摄像机记录下电视信号后,送到电视中心进行编辑制作,再经过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达用户的电视接收机。这是一种无线传送方式,此外,电缆电视和卫星电视也是电视传输的常用渠道,这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种传输方式。
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
(一)电视信号
传播速度快
信号保存性差
制作成本高
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
(二)电视机
节目信息与电视机分离
视觉效果好
不便于移动
花费较高
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
(一)视听觉传播
在媒介家族中,电视和广播都要用听觉接收信息,但电视比广播多了视觉形象。电视和报纸都要用视觉接收信息,但电视比报纸多了听觉接收,而且观众看的是活动图像,而不是艰涩的文字。所以,电视是通过双通道传递信息,比单一通道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更充分。尤其是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可以提供多样化信息,图像既可以是事件的现场场景,也可以是对当事人的采访,还可以是字幕和文字提示。声音既可以是事件现场发出的音响,也可以是当事人的声音,或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讲解声。
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
(二)线性传播
电视和广播都属于线性传播,电视以不间断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活动图像和声音,广播以不间断的方式向听众传递声音。只不过,广播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符号,声音不能间断。电视以画面和声音作为传播符号,画面的视觉信息不能间断,否则就是出现了播出故障。声音作为独立信息来源,比如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时,是不能间断的;作为画面呈现的事物现场的衍生信息时,是可以间断的,比如现场直播、纪录片等节目出现的静默场面等。
线性传播具有单向度、不可逆转的特点。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在时间维度内按顺序呈现,观众无法改变画面和声音的播出和接收进程,这与报纸的平面传播方式和网络的交互传播方式形成了很大差异。
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
(三)同步传播
同步传播是指电视台在播出节目时,观众必须同时观看,信息的传递活动与接收活动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就是无效传播。如果说线性传播使电视观众丧失了自主控制接收进程的选择性,那么同步传播就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上,也对电视观众提出了苛刻要求。“过时不候”的特点让观众无法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由安排收看节目的时间,从而强化了电视媒介选择性差这一传播劣势。
制作流程分析
第二节
制作流程分析:
电视记者是在有声语言和图像双重制约下的“双线思维”,是人和摄像机共同参与来完成节目制作的。一方面,电视记者要像文字记者那样通过采访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这主要是记者在大脑中通过语言和逻辑思维来完成的,然后将思维的结果或者用文字写出来,再让播音员转换成有声语言,或者由记者、主持人在现场直接进行口头报道。总之都离不开思维和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只在思维层面搞清楚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是不行的,电视制作要求记者必须时刻考虑如何用图像来表达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这就与报纸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
制作流程分析:
电视节目制作除了要求制作人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必须具备“当下的视觉呈现能力”。“视觉呈现能力”是指将各种信息用视觉元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当下”是指这种视觉元素材料必须是“此刻的”、“现有的”,不管是多么精彩的事物,必须能找到“现有的视觉元素”。因为电视节目的影像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人在某个时间段内制作出来的,制作时,需要制作人用摄像机拍摄才能完成。这种记录方式对制作人和摄像机不在场的事情便无能为力。
对制作人来说,永远需要思考的是当下能够提供那些视觉材料。换言之,电视人必须从现有条件出发,来考虑能够给观众提供哪些视觉信息。
一、采访拍摄阶段: 接近新闻源, 进入采访状态
在采访地点上, 电视拍摄要尽可能接近新闻源
在采访对象上,电视拍摄要善于让被采访者进入状态
在采访时机上,电视拍摄要善于“ 挑”、“ 等”、“ 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8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科技创业服务中.docx
- 本项目的管理服务方案.docx
- 超市如何巡店.ppt
- 超市损耗管理.ppt
- 大型商场商品陈列技巧(培训).ppt
- 集装箱码头作业管理.ppt
- 客户管理系统1.ppt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职责.doc
- 实用型办公室5S培训资料(good).ppt
- 售后服务接待实训计划-(2).doc
- 2025年吉林省《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及必背答案.docx
- 2025年吉林省《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必背(必刷).docx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题库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典优】.docx
- 2025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word版.docx
- 2025年公职人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题库带解析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
- 2025年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题库带解析附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
- 2025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及答案(夺冠).docx
- 2025年安徽省《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含答案(实用).docx
- 2025年吉林省《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试卷带解析及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必刷100题题库带解析附参考答案(a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