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尼日利亚农民在荷兰起诉壳牌石油公司案的评析.doc

对尼日利亚农民在荷兰起诉壳牌石油公司案的评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宝引证码】 CLI.A.1206483? 原文链接: /qikan/a9c0686924ea91947ebd66888cd99505bdfb.html 对尼日利亚农民在荷兰起诉壳牌石油公司案的评析 期刊名称: 《武大国际法评论》 期刊年份: 2015 摘要: 尼日利亚农民赴荷兰起诉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案是欧洲大陆法系国家跨国公司环境侵权域外诉讼第一案,意义重大。本案最终判决结果表明,海牙地方法院已经在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限制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跨国公司环境侵权域外诉讼中的适用,并扩张了母国法院对海外子公司的管辖权。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并未选择适用荷兰法律,而是选择适用了尼日利亚法律,从而巧妙回避了母公司是否应该为海外子公司承担域外环境侵权责任的问题。 英文摘要: Nigerian farmers went to Holland and sued Royal Dutch Shell. The case is the first extraterritorial litigation regarding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nvironmental tort in a European civil law countr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final judgment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ct court of The Hague has made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in the jurisdiction of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litigation, limi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 tort extraterritorial litigation, and the Dutch court has expanded its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over claims against the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the course of hearing the case and based on the Dutch conflict law rules, the district court of The Hague chose Nigerian law rather than theNetherlands’ laws as the applicable law, skillfully avoiding the difficult question whether the parent Compan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extraterritorial subsidiaries ’ environmental torts. 作者: 张晶 中文关键词: 跨国公司 环境侵权 域外诉讼 不方便法院原则 英文关键词: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 torts; extraterritorial litigation;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期号: 1 页码: 342   目次   一、案情概述   二、本案管辖权的争议   三、本案选择适用法律的争议   四、对本案的评析及结论   一、案情概述   跨国公司在国际石油投资活动中十分活跃,在促进投资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投资东道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侵权问题。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带来的环境侵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1]国际社会缔结了核能、海洋石油运输等领域的相关条约以明确跨国公司的国际民事责任。例如:在核损害领域签订了1960年《关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1963年《核损害布鲁塞尔补充公约》,1963年《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在海洋船舶石油运输领域已经签订了1969年《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及1971年《 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但在其他领域,世界各国目前都更加倾向通过国内法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来应对跨国公司的环境侵权问题。由于投资东道国多为发展中国家,环保标准低且法治不完善,导致国际投资活动的环境污染受害人一般很难在投资东道国通过法律、政治或外交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