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第1节 污染河流的生物修复 1. 自然净化修复与强化自然净化修复 自然净化(natural purification):是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河流受到污染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然净化使河流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的状态。 河流自然净化的关键是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过程。 强化自然净化修复(enhanced natural purification):指通过采取措施,向河流输送某种形式的能量或物质,强化河流固有的自我净化过程,加快河流的修复过程,是一类原位修复技术。 包括三个途径: 河流水体曝气复氧技术 多功能河道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生物试剂添加技术 ①河流水体曝气复氧技术aeration of river water 指向河流中进行人工复氧,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纯氧。 比如,我国于1990年8-9月亚运会期间,有关部门在清河的一个河段放置8台11.025 kW(15马力)的曝气设备,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含量从0上升到6 mg/kg。水体BOD5去除率达到60%,河流臭味基本得到消除。 BOD5 The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wastewater during decomposition occurring over a 5-day period. A measure of the organic content of wastewater. ? ②多功能河道生态工程修复技术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指将城市河道设计成具有多种自然景观和生物类群,景观于净化功能并存的多功能河道净化系统,是利用多功能河道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 采用有效附着或微生物的但体替代混凝土护坡,并将河道的有用空间有效的利用于培植水生生物,以确保河道对污水的有效净化。 多功能河道净化系统中既有水生植物、昆虫、鱼类等水生生物,也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食物链,进一步强化水体的自净功能。 ③生物试剂添加技术 也称投菌法(biotic additives),是向被污染的河流中投加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强化河流有机物的降解。 投菌法过去被认为没有必要 美国有多家公司开展筛选天然菌种和人工培养变异菌种。 著名的有Alken-Murry公司开发的Clear-Flo系列菌剂; GES公司所生产的LLMO(liquid live microorganisms)生物活性液。 这些菌剂在养殖水体净化、河流修复及污泥去除等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1999年10-1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Probiotic公司共同采用美国Probiotic公司水质净化促生液对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0.2-0.5m河水/(m3河道容积. 天),水力停留时间2-5天,水温10-20C,经治理后,水体可消除黑臭。 CODCr下降50%;BOD5下降70%;水体透明度从20cm增加到70cm;微生物区系由厌氧向好氧转变,生物种群由低等向高等演替,水体中的多样性增加。 我校微生物湖泊水体修复技术 通过大量的分离、筛选工作,从土壤、水体中选育出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贫营养有机矿化芽孢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芽孢杆菌、乳酸芽孢杆菌。 这些菌株分别具有除氮、降低水体COD、除去水体异臭味、净化水质的作用,建立了较完备的净水微生物体系。 华中农业大学建立的净水微生物体系能快速消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透明度,显著消减N、P等物质,其技术可行,效果显著,治理费用经济,是一项值得在湖泊景观水体治理的新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技术成果此前已在北京大观园景区、广西桂林桃花江地区、武汉市汉口的西北湖以及武昌的东湖风景区的部分景观水体和湖泊进行了实际的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治理和修复效果。 2 陆生生态恢复 陆生生态恢复(terrestrial eco-remediation),也称土地处理技术(land treatment),它是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易位处理的技术。 具体是将污染的河水施于地表,使之在植物-土壤-水分复合系统中经历自然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学过程,达到处理标准。 2.1 河水土地渗虑修复系统(工程组成) 污染河水的土地渗虑技术属于陆生生态工程范畴,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一子系统均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 完整的土地渗虑修复技术系统由预处理、水量调节与储存、配水与布水、土壤-植物田间工程、排水及监测等6部分组成。 (1)预处理系统 目的:防止泥沙在布水系统中的沉淀和机械磨损,避免因悬浮固体含量过高而引起土壤堵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