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工程研究所申设简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重點 本章將介紹計算機的入門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發展歷史 第零代:機械時期(1642~1946) 第一代:真空管時期(1946~1954) 第二代:電晶體時期 (1954~1964) 第三代:積體電路時期(1964~1970) 第四代: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1971~目前) 第五代:人工智慧時期(1982~目前) 機械時期 西元前3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 西元1642年法國數學家巴斯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會自動進位的計算機稱為加法器 西元1673年德國人雷布尼玆設計出乘法器 西元1820年法國的湯姆斯改良雷布尼茲的乘法器完成可執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器 西元1833年『電腦之父』巴貝奇完成差分機及分析機 西元1890年何樂禮利用打孔卡片來處理資料 圖1-1 差分機 真空管時期 毛齊雷在1946年利用真空管製作了第一部自動數位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7年第一部商用計算機UNIVAC (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 用於戶口普查的用途 真空管原件的特性 耗電量大且體積龐大 散熱不易 故障率高 線路複雜,所以維修不易 真空管時期 (cont.) 本階段的電腦採用的程式語言是機器語言且並無使用作業系統,且採用的輔助記憶體為卡片,主記憶體為磁蕊(magnetic core) 磁蕊是由一位華人王安所發明,它是以磁性粉末塗滿在直徑0.3到2.0 mm 的圓柱形陶鐵上,圓柱中間有一導線;運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的電流方向使陶鐵磁化的方向不同 本時期計算機計算的速度單位為2-10 秒(約為10-3秒)稱為毫秒(milli-second)。 電晶體時期 195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林肯實驗室利用電晶體製成第一部高速電子計算機TX-O 電晶體原件的特性 體積較小 耗電量較少 散熱較少 價格較低 代表產品為1959年由Honeywell推出的Honeywell 400 電晶體時期(cont.) 採用的程式語言是組合語言 未使用作業系統 高階語言FORTRAN及COBOL在此一階段提出 採用的輔助記憶體為磁帶(tape),而主記憶體則為磁蕊或磁鼓(magnetic drum) 計算的速度單位為2-20 秒(約為10-6秒)稱為微秒(micro-second) 圖1-3 真空管與電晶體 積體電路時期 積體電路是指將電阻、電晶體及二極體等電子元件濃縮在一晶片上 1965年IBM公司設計了利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製造的計算機 IBM 360 開始採用作業系統來管理系統資源 主記憶體為半導體記憶體 計算的速度單位為2-30 秒(約為10-9秒)稱為奈秒(nano-second) 表1-1 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西元1971年四位元微處理機INTEL 4004發表,為微處理機之開始 主記憶體為半導體記憶體 計算的速度單位為2-40 秒(約為10-12秒)稱為pico-second 圖1-4 INTEL 4004 人工智慧時期 日本於1982年宣佈第五代電腦計畫,期望使計算機具有與人類一般之智慧 能累積知識、自行推理並且具備處理聲音訊號的能力 主要強調平行處理的能力 主要應用領域則為機器人(robot)、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等 1-2 計算機的分類 以「用途」來分類 以「處理的資料的型態」來分類 以「體積、功能、速度與價格」來分類 以「用途」來分類 一般用途 不限定使用之用途的計算機 如商用或家用電腦,可被用來做為文書處理、撰寫程式、執行程式、播放音樂或上網等用途 特殊用途 限定使用之用途的計算機 如醫院使用的醫用電腦或飛行器上使用的電腦等 以「處理的資料的型態」來分類 處理數位資料的數位計算機(digital computer) 目前工程上、商用上及科學上用的計算機多屬於數位計算機類型 處理類比資料的類比計算機(analog computer)主要是用來處理電流、電壓等連續性質的資料 類比計算機速度較數位計算機快,但是精確度較差 處理數位與類比資料的混合計算機(hybrid computer) 以「體積、功能、速度與價格」來分類 超級電腦(super computer) 大型電腦(large scale computer) 中型電腦(medium scale computer) 迷你電腦(mini computer) 微電腦(micro computer) 超級電腦(super computer) 功能最強、速度最快及價格最高 IBM的深藍(Deep Blue)超級電腦 可在一秒鐘內推演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