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内毒素知识 细菌内毒素的定义 细菌内毒素的危害 细菌内毒素的理化性质 药品生产中污染细菌内毒素的途径 4 1 2 3 知识大纲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细菌内毒素的去除方法 5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6 1. 细菌内毒素的定义 1.1 细菌内毒素的定义 英文称作bacterial Endotoxin,它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简称LPS。 它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层。 1. 细菌内毒素的定义 从示意图我们可以知道: 细菌内毒素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裂解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1.2 脂多糖示意图 1. 细菌内毒素的定义 1.3 脂多糖的组成 脂质A(Lipid A): 糖磷脂。是细菌内毒素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脂质A的外层,有种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specific polysaccharide):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具有种属特异性。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 2. 细菌内毒素的危害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当人体注入过量的细菌内毒素,将会引起细菌内毒素休克,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通常也将细菌内毒素称为热原。 3. 细菌内毒素的理化性质 ①耐热性:在60℃加热1h不受影响,100℃加热也不降解, 在180℃加热3~4小时,250℃加热30~45分钟或650℃加热1分钟才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②可滤过性: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在水溶液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为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可用适当滤器除去。 ③水溶性:热原溶于水; ④不挥发性:热原溶于水,但不挥发,据此可采用蒸馏法制备无热原注射用水。热原易被水雾带入蒸馏水,注意防止; ⑤不耐酸碱性 ⑥易被吸附性:可被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 4. 药品生产中污染细菌内毒素的途径 ①从表达载体本身引入 基因工程蛋白通常采用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作为宿主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但大多是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的蛋白通常都是在胞内表达.在纯化蛋白之前必须通过高压匀浆超声波破碎或低压渗透等方法将菌体破壁,以释放蛋白。同时细胞壁内的脂多糖也大量释放到缓冲液中,这是内毒素存在的主要原因; ②从溶剂或缓冲液中引入 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蒸馏水器结构不合理,人员操作不当,或注射水在存放期内污染热原;缓冲液配制或保存不当,引入污染。 ③从原辅料中带入 容易滋长微生物的原辅料,如PBNa,葡萄糖等常会污染热原。 ④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中带入 由于容器、用具清洗不彻底或处理时间不够,导致热原未去除干净;或设备有设计缺陷,存在清洗死角。 ⑤从制备环境中带入 环境洁净度级别不够,非密闭性生产而引入污染。 5. 细菌内毒素的去除方法 5.1 物理法 5.1.1高温降解法 在180℃加热3~4h、200℃加热60min或250℃加热30~45min可使内毒素彻底破坏。因此耐热物品如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和其它用具等,均可采用此法破坏内毒素。 5.1.2 吸附法? 内毒素在水溶液中可被活性炭、白陶土等吸附而除去。由于活性炭性质稳定、吸附性强兼具助滤和脱色作用,在制剂生产中获得一定的应用,但应考虑活性碳自身的去除问题,和吸附药液所造成的主药的损失。 5.1.3 超滤法 可基于产品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超滤膜进行处理,考虑到内毒素的聚集的多变性,选用超滤法除蛋白溶液内毒素,并不是很合适的。 5. 细菌内毒素的去除方法 5.2 化学降解法 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玻璃容器及用具、配液用玻璃器皿、输液瓶等可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氢氧化钠(如0.5M NaOH处理30min)处理,破坏热原。 5. 细菌内毒素的去除方法 5.3 层析法 5.3.1 疏水层析去内毒素 内毒素的类脂A部分有很强的疏水性。但在高盐条件下会凝集,无法上疏水柱,因此可同通过选择结合目标蛋白的疏水介质将其去除; 5.3.2 阴离子交换层析去除内毒素 由于内毒素带有许多磷酸基和羧基基团,带大量的负电荷,可与阴离子交换介质如Q或DEAE有较强结合。因此可通过在洗脱目标蛋白后用高盐缓冲液或NaOH再生柱子。 5.3.3 阳离子交换层析去除内毒素 内毒素不结合阳离子交换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