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肠梗阻针灸
急性肠梗阻 -
【概述】
急性肠梗阻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在肠道内正常通过发生障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常能危及生命。临床的共同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和排气。并有腹部膨隆触痛、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等体征,危重者可出现中毒和休克征象。一般可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多见)和缺血性肠梗阻三类。
在50年代初,就有针灸治疗肠梗阻的报道。后来又陆续发表多篇临床资料,表明对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有一定效果[1]。从六十代代开始,各地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更多的实践,除了针刺外,电针、艾灸、穴位注射、梅花针、拔罐等法都逐步应用于肠梗阻的救治,且积累了大量的病例[2,3]。三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基本表明,治疗急性肠梗阻,针灸可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能促进处于紊乱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早期轻型病人,还可单独试用针灸。一般而言,针灸对动力性肠梗阻的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较长;对机械性肠梗阻虽有一定疗效,但不持久[4,5]。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作用机理,一些研究揭示,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下,针刺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改善血运,加强吸收,从而促进肠梗阻解除的。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分为三组。(1)中脘、大横、足三里;(2)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配穴:合谷、内庭,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关元、气海、次髎、大肠俞,发热加曲池,上腹痛加章门、内关,下腹痛加关元、气海。
2.治法
主穴每次选一组穴,据症情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2分钟~3分钟,使背部穴针感走于小腹,腹部穴针感在腹部扩散,下肢穴位针感受向腹部传导。留针30分钟~1小时,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亦可于第一次运针后,将大横或天枢(阴极)、足三里或上巨虚(阳极)接通电针仪,电压6V,用疏密波,频率80次/分~100次/分。行持续电刺激30分钟。腹部常用穴针后,加艾卷雀啄法灸30分钟。每日针2~3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3.疗效
以上述方法为主,配合中西医疗法,共治361例,结果,治愈率为75%~98.3%[1~3,5,6,12]。
(二)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中脘。
配穴:上脘、下脘、合谷、大肠俞、关元、内关。
2.治法
药液:0.25%~0.5%普鲁卡因注射液、新斯的明或阿托品注射液。
以主穴为主,据症酌加配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腹部穴位不宜过深),出现痠、麻、胀等注入普鲁卡因液,每穴3ml~5ml。如为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足三里穴注入新斯的明,每穴0.25mg;如为动力性痉挛性畅梗阻,在足三里、天枢、内关中选择二穴,注入阿托品,每穴0.25mg,总量不超过1mg。
3.疗效本法适用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以穴位注射治疗92例,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治愈率为84%~100%,多数患者在48小时内解除梗阻[7,8]。
(三) 体针
1.取穴
主穴:犊鼻、上巨虚、曲泉、内关。
2.治法
上穴每次选2~3穴。令患者全身放松、静卧,精神内守,调匀呼吸。然后快速进针,慢送针,得气后,阳明经穴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令患者意守丹田,鼻吸口呼,气往下沉,作松静腹式呼吸。若患者配合较差,则由医者运气于五指,覆于患者脐下,顺患者呼吸,作按下、松开的交替动作,导气下沉。如未效,隔3小时~4小时再针刺。
3.疗效
共治44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9]。
(四)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神阙。
2.治法
敷药制备:丁香30g~60g,研成细末,加75%酒精(对酒精过敏者用开水)调和。将敷药贴敷于脐窝高及其周围,直径约6cm~8cm,上盖以塑料薄膜、纱布,并以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3.疗效
共治20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用药1次15例,用药3次5例。用药2小时后可听到肠鸣音,4小时~8小时排便、排气[10]。
(五) 电针
1.取穴
主穴:脐周四穴、足三里。
配穴:上巨虚、公孙、三阴交、丰隆、下巨虚。
脐周四穴位置:下脘 、天枢(双)、石门。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酌加。嘱患者仰卧,以28号1.5寸~2寸毫针直剌足三里穴,进针0.5寸~1.8寸,以中等强度提插至得气,针尖略向上,调节针感向腹部方向传导,脐周四穴,以28~32号2寸~2.5寸毫针刺入,针尖指向脐中,进针1.5寸~2寸,提插得气后,用G6805型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腹部X线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腹部未见液平或少量液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共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