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 秋兴八首(其一)
教材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首诗,是高中语文教材选上杜甫的三首诗之一,紧接在第五课李白《蜀道难》之后。该单元以诗歌为主,共有七篇,杜甫就有三篇,而且都是在诗人流寓夔州所做,都有着相似的心境和创作背景,学好这首诗,对于领会感悟其它几首诗也有启发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及爱国情感。
2.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3.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吗?[美貌]知道都是在说谁么?[西施。杨玉环。貂禅。昭君]。不用说她们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薄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学过的《马嵬》中的杨贵妃不也是这样吗?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的……
二、?题解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兴》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三、知识及背景链接
1.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2.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四、诗歌鉴赏指要
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基本要领:
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五、诵读诗歌,体味诗情
1.配乐朗诵,体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悲伤、凄凉
2.带着悲伤的感情基调集体诵读
3.自读诗歌,体会诗情
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投影问题)
1.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有什么象征意义?
3.颈联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4.尾联集中描写了一件什么事,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成果检验——小组展示,互动交流
1.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首联描绘了玉露、凋伤的枫叶、巫山巫峡等景物,具有凄冷肃杀、萧瑟阴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悲伤、凄苦之情。
齐诵首联:教师适当点评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描绘了波浪滔天、风云匝地,天上地下,山上山下,到处是惊涛骇浪的萧条、阴晦、不见天日的秋景。?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