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特色民间术形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1.花腔鼓 2.定襄蒋村 3.晋中妈祖信仰 4.临猗地台戏 5.“四句”秧歌剧 6.翅果油熬制技艺 7.汾西地灯秧歌 8.灵丘制针 9.中和节 10.迎喜神 NO.1 花腔鼓   花腔鼓是襄汾县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傩舞。   花庆鼓”是一种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鼓乐,据查证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艺人,其仅为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独有。   它以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为一组,依人数多少分成若干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所有参与者都各自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其均无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配挂红、黑、长各不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在过去除五鬼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在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则以方巾裹头。在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色涂抹,更渲染得阴    森恐怖,令人生畏,故民间“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鼓乐,曾先后参加了电影 《炮打双灯》和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舞台”等电影、电视节目的拍摄,在多项民间广场文化表演中获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说起花庆鼓要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已尽,阴府判官因感于太宗为国为民之情,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死簿,为其增加了寿数而触犯天条,依律当诛,但玉皇感其为民之初衷,从轻发落,给予游乡示众。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所动,回家后苦思冥想,七天水米未进,到第七日子时幡然醒悟,于是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这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精美鼓乐,后世为纪念他起名花庆鼓也称“花腔鼓”。   花庆鼓为民间打击乐,表演者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无锣和铙,这是与其他鼓乐队所不同的,另外在表演中还有判官、小鬼等进行仿阴府舞蹈,为节日增色不少。这一鼓种在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成为当地年节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被看作是扶正祛邪求宁保安的象征。此鼓于“文革”时期被禁,改革开放后,这一民间宝库的奇葩又回到民间,重放异彩。   花庆鼓的曲牌主要有小得胜、大得胜、珍珠倒卷帘、风搅雪、风凰单闪翅、凤凰双闪翅、厦坡滚核桃、八仙过海、摘豆角、老虎呲牙、单蹩脚、双蹩脚等。 NO.2 定襄蒋村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的苎麻造纸技艺,曾被认为失传。   然而,忻州市在普查中发现,在定襄蒋村乡还幸存着这种技艺的身影。蒋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故乡,薄老的父亲薄昌福就是以种庄稼和操纸为业的。   这里世代相传的麻纸制作工艺,正是以苎麻为主要原料,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技艺方法加工纸张,这在全国造纸行业已不多见。   定襄蒋村麻纸具有三大特点,即薄、韧、耐,其功效神奇,是传统的经济实用民间用纸。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功不可没。比如说,老百姓用它糊窗户,不仅隔风防寒,还很透亮,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如果拿这种麻纸打顶棚,同样筋骨坚韧,拉扯不断,且含水吸粉,清白平展。做账本、写字的话,不走墨,耐揉搓,好保管,还不受虫蛀,保存年限久远。   从原料到成品,它要经过以下工序:拣(剁)麻分纸、洗麻(纸)、馏麻(纸)、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研究证实,纯正的优质麻纸可保存1200年以上,可谓“千年寿纸”。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主要就是使用苎麻和布头等为原料改进工艺,麻纸制造才得以普及。”专家樊嘉禄教授说,此后的隋唐五代时图书多用麻纸,宋元时逐渐弃用,明清时更少使用,而在民间一些地方还少量生产麻纸,但以苎麻为原料者寥寥无几。   可想而知,蒋村的麻纸制作因其传承了古老的苎麻造纸技艺,必然会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清末民初时,蒋村纸业发达兴旺,农家十有七八会操纸。1933—1934年,蒋村操纸户占全村总户三分之一,年产麻纸150多万刀 (每刀100张),产值6万元白洋,占全省手工纸产值的九分之一。由于它质高价廉、耐用实用,誉满省内外,畅销晋、冀、蒙等地。   除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蒋村世代因袭的行业习俗也佐证了其工艺的源流。相传,阴历三月十七是蔡伦的诞辰日。每年在这一天,全村的造纸业主都会筹资为之唱戏,带着供品前往祭祀。而每年的十月初十是蒋村古会(又叫“羊会”)。因此时天气渐冷,操纸停业,是造纸“合龙口”的日子,也要宰羊祭祀蔡伦。   至今,各纸坊内都供奉着蔡伦的牌位,牌位上一般写有“供奉蔡伦祖师爷之位”以及“汉朝科甲第,清封玉亭侯”等字样。不过,现在蒋村坚持做麻纸的已不多,只有少数几家还在夏季制作 NO.3 晋中妈祖信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非遗普查过程中,于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