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序--大学语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 全赋长达三四千字,因篇幅所限,这里仅录其序文六百余言,以见其艺术之一斑。其序概括地说明了作赋的背景和原因,如画龙点睛,在全赋中具纲领性作用,犹如现代交响乐的序曲,揭开了全赋生动悲壮的一幕。本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序文总纲,以高度概括的形象笔墨描绘了翻天覆地、国破家亡的痛史,引出了“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的抒情主题。以下历叙其“危苦”与“悲哀”情状。第二段从家史谈起,写出了自己飘泊流离而悲不自胜之痛。第三段从国事写起,说明自己有辱使命、无救故国之痛。最后一段则首尾呼应,总结历史兴亡,沉痛中仍存一缕希望。孙策之三分天下,项羽之称霸中原,目标非远。萧梁之亡,侯景之叛,西魏之酷,仅是外因。如赋文所称:“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国家之亡,重在内部的腐败和分崩离析。其记述历史兴亡,早已超越个人之悲,而具千古之痛,颇有现代借鉴意义。 哀江南赋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未觉前贤畏后生。(杜甫《戏为六绝句》) 而南冠、西河,旅人发叹,乡关之思,仅寄于《哀江南》一赋,其视徐孝穆之得返旧都,奚啻李都尉之望苏属国哉!(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题辞·庾开府集》)(按: 徐孝穆,徐陵。李都尉,李陵。苏属国,苏武。) (庾信)骈偶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为四六宗匠。初在南朝,与徐陵齐名,……二人以宫体相高耳。至信北迁以后,历阅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非陵之所能及矣。(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庾开府集笺注十卷》) (宋)太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未食而不饥。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故前贤品评,以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李调元《赋话》卷八) 南朝仪仗画像砖 石头城遗址 * 庾 信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教学目的 了解梁代兴亡、庾信的家世及南北朝文化合流对文学的影响。 返回 教学重点 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作者故国乡关之思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返回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初仕梁,任东宫领直、右卫将军等官,袭爵武康县侯。承圣三年(554)出使西魏,不久梁亡,他被迫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世称庾开府。在梁时为文绮艳,与徐陵并为宫体文学代表,号称“徐庾体”。仕北朝后,虽居高官显爵,但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转为苍劲沉郁,故杜甫有“庾信文章老更成”之句。庾信的文学创作集六朝诗文之大成,虽用典颇多,但情文兼至,用意曲深而有变化自如之妙。有《庾子山集》。 返回 背景简介 庾信《哀江南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宏篇杰作。据《北史·庾信传》称:庾信由梁出使西魏被扣留,后又仕周,晚年“位虽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原来,在公元554年冬天,西魏兵陷江陵而梁亡,萧梁贵族、平民十多万人被掳作奴隶,庾信母、妻也在俘虏之列。因信之故,一家得以团圆。但梁亡之惨,人民苦难,犹历历在目。故晚年仕周追抚往事,凭吊故国,哀矜故乡父老,同时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成此《哀江南赋》。 返回 内容述评 返回 以“悲哀”为主基调,感情充沛,文气流宕。 表情达意俱用典故,精切自然,浑无痕迹。 对偶工稳而不板滞,词气鼓动,笔意纵横。 艺术赏析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本文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请你谈谈它在辞藻、对偶以及用典方面的特点。 二、 中国古代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或读《哀江南赋》后,讥庾信改仕北国,是为“无耻”(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题〈哀江南赋〉后》)。请从历史的角度,谈谈此篇序文的故国乡关之思及其内心悔恨,是感情真挚,抑或矫揉虚伪?应如何正确认识? 三、 高声朗读此文,细心体味骈文的语言节奏音乐美及其内在激情的关系。 《哀江南赋序》的文字,以四、六句为主,节奏感很强,善于调度变化,句式灵活,又善用虚词勾连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极强的构造能力。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荑斩伐,如草木焉!”对偶中间用散句,纵横自如。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善于化用旧典,每一个简短的包含典故的句子,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联想,因而形成十分厚重的文章风格。但由此也使文章变得艰深难懂,且难免也有生硬的地方。 返回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作者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