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电控技术ABS.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第二部分 本篇主要内容: 第一章 自动变速器概述 第二章 液力变矩器 第三章 液力机械变速器 第四章 液压控制自动换档系统 第五章 电子控制液压换档系统 第六章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第七章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 主要内容: 1、ABS的理论基础 2、ABS的结构与原理 3、实例—本田车系ABS 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稳定性 1、制动效能 即: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 取决因素—制动力Ft Ft≤F?=G?B ?B—纵向附着系数 ?B与滑移率S有关: S=(V-Vc)/V×100% V—车身速度;Vc—车轮速度 一 ABS的理论基础 (一)、汽车制动性 ?B、?s 与滑移率S的关系: 2、制动稳定性 即:不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 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取决因素—横向附着系数?s 1)车轮抱死,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变坏; 2)S=15%—20%(即Sopt)时, ?B最大,而?s较大。 结论: (二)、理想制动控制过程 (三)、ABS理想控制过程 1、按ECU所依据的控制参数不同分类 以车轮滑移率S为控制参数的ABS—用雷达测量车速 以车轮角加速度为控制参数的ABS—抱死标志是角加速 度的门限值 2、按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不同分类 机械柱塞式;电磁阀式 3、按功能和布置形式不同分类 后轮ABS;四轮ABS 4、按控制通道数目不同分类 一、二、三、四通道式 (四)、ABS的种类 ECU 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执行器—制动压力调节器 二 ABS的结构与原理 (一)基本组成 1、四传感器四通道/四轮独立控制 (二)ABS的控制方式 可对四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单独控制 特点:制动距离和操纵性最好。但左右车轮附着系数不同时易跑偏。 2、四传感器四通道/前轮独立控制—后轮选择控制 后轮选择控制,一般低选控制—以易抱死车轮为标准,施加相同制动压力 特点:操纵性好、稳定性好,但制动效能稍差。 3、四传感器三通道/前轮独立—后轮选择控制 特点:操纵性好、稳定性好,但制动效能稍差。 4、三传感器三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 5、四传感器二通道/前轮独立控制 前轮独立控制,制动液经PV阀减压后至对角后轮。在左右附着系数不同路面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好,但制动效能稍低 6、四传感器二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 前轮独立控制,两后轮以低附着系数(经低选控制阀SLV)的制动压力制动。 可防止后对角车轮抱死。 7、一传感器一通道/后轮近似低选控制 只对后轮进行控制。 前轮易抱死,制动距离长,转向操纵性差。 (三)车速传感器 组成:传感器头、齿圈 工作原理:传感头与齿圈间隙约1mm 传感头安装在前轮转向架或后轮车轴支架上 齿圈安装在前轮轮毂或后轮驱动轴上 (四)加速度传感器 可精确地计算滑移率 (五)制动压力调节器 自动调节制动压力 组成:电磁阀、液压泵和储液器等 循环式调节器:电磁阀直接控制轮缸制动压力 可变容积式调节器:电磁阀间接控制轮缸制动压力 1、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减压时,轮缸制动液经储能器、回油泵流回主缸。 1)电磁阀 三位三通电磁阀(3/3电磁阀)。 三位:升压、保压、减压 三通:通主缸、轮缸和储能器 2)回油泵与储能器 多为柱塞泵; 储能器是内装活塞和弹簧的油缸。 3)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升压(常规制动) 电磁线圈无电流,电磁阀下位。主缸与轮缸相通,轮缸压力随主缸压力增减,ABS不工作。 保压 电磁线圈通较小电流,电磁阀中位。主缸、轮缸、回油通道各不相通,轮缸压力不变。 减压 电磁线圈通较大电流,电磁阀上位。轮缸与回油通道相通,压力降低。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