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张 赞 李代兴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张 赘, 李代兴
(内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四川 64100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 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关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通过调查,发现我 国酸雨
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最后,结合我 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 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酸雨; 污染特征;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X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8—0121—0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趋势,化 石燃
料能源一一煤和石油等的消耗量日益增加,燃烧过程中排放的 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越来越多,导致这些气态化合物在大 气中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随雨雪等从大气层降 落,形成“空中死神”一酸雨。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材料的危
害及影响己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一般将 pH值 5.
6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不仅危害农作物、森林和草场 ,降低土 壤肥力,酸化河流、湖泊,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而且严重威 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科学分析云和酸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 对农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 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
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我国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 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为中心的亚洲地区已经成为继欧洲、
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1974年我国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 ,1979年后各省
区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监测工作。
1979年初在贵州省的松桃县和湖南省的长沙市、凤凰县等
地首先发现酸雨,此后 又相继在重庆、上海、南京、常州等地监
测到酸雨。尤其在 1982年夏季,重庆市连降酸雨,降水 pH值 大都在 4.0以下,导致了大面积农作物受害及建筑物的严重腐 蚀。为了掌握酸雨分布,国家环保部门于 1982年建立了189个 观测站、523个降水采样点的酸雨监测网。观测记录发现我国 北方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酸性降水,如北京、天津、河北的秦皇 岛和承德、山西的侯马、辽宁的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葫 芦岛、吉林的图们、陕西的}胃南和商洛、甘肃的金昌降水年均
pH值 5.6。
我国的酸雨区一般划分为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 4个地 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其 中以长沙、怀化、赣州、南昌
为代表的湖南和江西省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达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华南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东东南部和 广西东部;西南酸雨区以四川的宜宾、南充、贵州的遵义和重庆 市为中心;华东酸雨区则分布范围较广,覆盖江苏省南部、浙江 全省、福建沿海地区和上海,高酸雨频率和高酸度降水的城市 比例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目前,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研究表明,我国 pH5.6的 降水面积已由 1985年的 175万 km 扩大到 1996年的 384万
km ,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40%,11年中扩大了 209万 km , pH5.6降水等值线也从长江以南地区大幅度地向西向北移
动,越 过了长江和黄河。
酸雨监测结果表明,20世纪 90年代全国降水酸度总体上 保持稳定状态,2000年以后降水酸度呈现出总体升高的趋势, 到 2005年,降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平均浓度分别升高
12%和 40%。重酸雨区的面积由 2002年占国土面积的 4.9%
增加到 2005年 的 6.1%。
1.2 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 、NO 一、cl一、 HCO3一,阳离子为 NH 、Ca“、Na 、K 、Mg 、H 。研究表明
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 和 Ca2 ,阴离子是
S04 一和 NO3一。
文献引用 A=[s0 一]/[NO, ]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 参量,将酸雨分为3档:当A≤0.5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当0. 5A3.0为混合型;当 Ai3为硫酸型或燃煤型。
“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 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 NO 的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 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位于 沿海发达地区的厦门、珠海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 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内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 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1.3 酸雨防治的具体对策
控制酸化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或消除酸沉降的污染源,控制 酸雨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 SO 和 NO 的排放。由于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