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艾灸疗法精粹
附篇
?
1、伤寒
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最能补元敛阴、回阳固脱;关元又位居脐下,加小肠募穴,助小肠化物吸收而生血,灸关元能收阳生阴长之功。再配以服姜附汤,则阳加阴敛,阴阳交接,水火相济,邪随汗解而愈。
2、顽固性咳嗽
伤寒所致顽固性咳嗽,由寒凝气滞,肺失清潇所致,灸天突愈咳,既赖艾灸温散之功,又恃天突降气之力。
3、咯血
案中用吐法先泻其实,灸肺俞后补其虚,用吐法有邪去正安之理,灸肺俞寓金能生水之意,有的放矣,步骤井然。
4、瘵
《千金要方》日:“膏肓俞无不治,主赢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故灸膏肓穴治瘵,效如桴鼓。案中取膏肓穴法,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5、疟疾
脾俞内应脾脏,这脾气转输、输注之穴,故灸脾俞治疟有显效。今人针灸大家承淡安灸大椎、间使、复溜、神道治疗疟疾,也有明显疗效。
6、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病由气虚风入,然兼寒者多。无论病之新久,急当灸之,新病灸之,意在散寒家祛风;病久则气血凝滞,意在活血祛风。
7、神志病
百会又称三阳五会,有清热开窍、镇惊宁神之功,神志病灸之,多能获意外之效。
8、呃逆
考其穴位“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当为足阳明胃经之乳根穴。<玉龙赋>去:“乳根、俞府疗欶气痰哮。”
9、二便失禁
仓公辨病,多与<内经>殊别。<灵枢>日:“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终于膻中”。而仓公言“厥阴之终结小腹”,邪犯腹结,动而腹肿,灸足厥阴之脉 ,寒气散而愈。针灸之要,重要谙熟人身经络终根结,若不明终始根结,正职<灵枢.根结>所云,会有“折关败枢”、“针道成绝”之虚。
10、脾胃虚弱
此案以艾灸为主治疗脾胃虚寒症。杨氏对脾脏的生理、病理论述颇为精辟。脾属土,主健运,能化气生血;脾不健运,则各种脾胃证侯随之而生;且脾喜甘而恶 燥 ,用药过于燥热而伤阴,用药过于寒凉则有脾胃运化功能,颇感 肘。杨氏深谙此理,于用药之外,另辟蹊径,采用艾灸为主结合针刺补法治疗脾胃疾患,如此则助阳而伤阴,补阴而不碍胃,解决了这一矛盾。
11、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而喜按,属虚寒可知。神阙为先天之结 ,又为后天之气舍。灸之能温阳散寒,健运脾胃,寒邪得温则散,气不拘急而缓,脾胃得温则运,清升浊降而痛泻自除。
12、水肿
水分穴位小肠下口,能分清泌浊,使水液流入膀胱而无水肿之患,气海为大气之所归,气行则水不横逆,水肿自消。
13、自汗
本案自汗缘于房事后饮冷伤脾气,为血气虚不能卫外所致,灸命关补脾脏之真气,以冀气旺卫固而汗止。
14、脚躄
来脊穴别名华佗夹脊,这华佗所发明,位于脊柱棘突旁0.5寸或1寸。临床上用于治疗腰痛、四肢酸痛常能获效。
15、遍身青
足趺指胃经原穴冲阳穴。脾统血,脾旺则血无外溢。本案不选脾穴却灸胃之原穴,因胃为五脏六腑之本,其经别“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温灸之,本强经通,心脾得调,血脉得运,故体青退而纳食增。
16、冷疾
以艾火治病,常法也;以日光灸之,奇思也。以太阳真火灸之,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回阳通脉、冷疾痼病,自内而出矣。
17、瘰疬
肘尖,经外奇穴,位于肘后部,屈肘成90度角,鹰嘴突起之类端。肩尖,即肩髃穴,瘰疬在临床上不少见,其病机《景岳全书》分析说:“若元气强则正胜邪,正胜邪则毒在腑,在腑者便是阳毒,故易发易收而易治;元气弱在邪胜正,邪胜正则毒在脏,在脏者便是阴毒,故难起难收而难治”。治瘰疬光凭药力,恐难奏效,若配以区灸,常能收功。肘尖、肩尖为治瘰疬要穴。
18、痰核
本案为胸前痰核,其治疗颇具特色。首先是在取穴方面,既然病机为痰结肺经,并未取肺经之穴,而取了肾经的俞府、任脉的膻中,道理何在?此乃局部近取法,况肺主一身之气,膻中穴又称上气海,为一身宗气之会,故取之可鼓动宗气,宣畅肺脉之气,以消散积聚之痰。其次是在治疗操作方面,针行六阴之数自然是泻法,意在祛除痰邪,更灸5壮可以温气行血以散结,外用药膏贴者,乃痰拔毒之法,三法合用,其功益著。
19、痞块
本案所述痞块一病当属今之积聚范畴,其病机不外乎“痰”、“食”、“瘀”三字。杨氏直取块中,以盘针之法攻其邪,积其气,复以中脘、食仓之灸培补正气,扶正以袪邪,攻补兼施乃能收功。盘法首载于《针经指南.手佛补泻》,专用于腹部,明.汪机称其为“和气”之法,而杨氏此处尚有行气散结之意。其中中脘、食仓之选穴亦含标本同治、病症兼顾之意。中脘为胃之募会,腑之会穴,健脾和胃,化湿除痰;食仓为经外奇穴,出《医经小学》,在中脘旁开3寸,专治腹中血块,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其近胃旁,又有辨病取穴、治标之意。
20、痔血
长强会于肛门之上,尾骨尖之下,并为督脉之络别出之处,古今均用为痔疾要穴,故取本穴针灸并用,以活血袪瘀,经络和通,则庤消便血自止矣。
21、臀痈
患者为一儒者,又因饮食劳倦,其气虚可知,虽臀痈肿焮痛甚,以隔蒜灸、葱熨法治之,益气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