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粒体氧化体系的意义 (1) 胆酸生成中的环核羟化 (2)不饱和脂肪酸生成中的双键引入 (3)Vit D的活化 (4)药物、致癌物及毒物等的氧化解毒 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Peroxisome Oxidative System) 含有较多的需氧脱氢酶,可催化L-aa, D-aa, 黄嘌呤等的脱氢、加氧,并生成H2O2,如 RCH(NH2)COOH+O2+H2O? RCOCOOH+NH3+ H2O2 能量无利用,生成的H2O2功能重要: (1)?? 甲状腺中H2O2参与活性碘的生成 (2)?? 中性粒细胞中可杀灭被吞噬的细菌 (3)?? 参与一些生化反应 过氧化体酶体氧化体系 过氧化氢的生成 过氧化氢的处理和利用 植物细胞中的生物氧化体系 * * Myxothiazol: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抗菌剂,粘噻唑。 * 内膜p面,QH2在Qp点被氧化为Q,释放四个质子到膜间空间,每个QH2通过铁硫中心提供一个电子给Cyt C1,通过Cyt b提供一个电子Qn点的Q分子,2步还原为QH2,还原还用去从基质吸收的2个质子。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电子传递的结果把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膜外空间,形成一个跨线粒体内膜的H+梯度,其中所含的化学渗透能正是促进ATP合成所需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质子推动力或质力(Proton-motive force)。 有三个实验事实支持这一假说的科学性:底物被氧化(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O2被消耗、有ATP合成(依赖于可氧化底物和ADP和Pi)。 化学渗透假说模式图(Chemiosmotic hypothesis) 化学渗透假说示意图 化学渗透模型(Chemiosmotic Model) 线粒体中电子传与ATP的合成偶联 阻断细胞色素氧化酶到O2的电子传递,抑制呼吸和ATP合成 杀黑星菌素或寡霉素抑制ATP合成酶,阻断ATP合成和呼吸作用 ATP合成酶[ATP synthase ] 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又称F1/F0-ATP合成酶。F1由5种亚基组成,为酶复合物的球状头部,也是活性中心,位于内膜基质表面。F0横贯内膜,含有质子通道,由4种亚基组成。茎部有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有调节F0、F1的功能。 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及ATP合成 线粒体ATP合成酶复合物 F1复合物 F1结晶 ATP结合位点 ADP结合位点 侧视 俯视 线粒体ATP合成酶复合物(续) F0F1结构 酵母F0F1结构 F0F1复合物结构 线粒体与人类疾病 Mitochondrion and Human Diseases 抗生素曾经是抢救受微生物感染病人的林丹妙药,但是一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会再人体的内耳组织蓄积。最近发现线粒体DNA上的突变与抗生素导致耳聋密切相关,请推测抗生素导致耳聋的生物化学机制。 (复旦2006考研题) 线粒体与人类疾病 线粒体是细胞内存在于细胞核外带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由于这一特殊性,有关其进化和来源的问题曾有过很多争论。但因为与临床的关系过去不很明确,对它的生物学意义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0年代后随着线粒体DNA的序列及基因组组成的测定,并发现了线粒体DNA (mtDNA)的突变可能与人类疾病相关以来,线粒体与人类健康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mtDNA分子生物学 人mtDNA分子是一个长16569bp的双链闭环超螺旋DNA。结构测定表明,人mtDNA有13个多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这些基因呈紧密排列,基因内没有内含子,但有一个长1-2 kp的非编码区,称为控制区,也叫取代环(D-1oop),含有转录及复制的调控信号。 人mtDNA的双链中,一条称为重链(H链),另一条是轻链(L链)。重链上有28个基因,轻链则有9个。每条链各有自己的启动子。转录产生了连续的多顺反子,经加工后成为成熟的rRNAs,tRNAs及mRNA。 mtDNA突变 由于特殊的生物学环境和遗传学地位,mtDNA更易发生突变。目前解释其突变率高的原因有:mtDNA呈裸露状态,没有组蛋白的保护,容易受到侵害;线粒体内缺乏较有效的修复系统;复制时有不对称状态,出现的单链DNA有自发的脱氨基效应;复制频率和次数较nDNA高。对这些假设还无一致认识,但已发现突变仍有一定的特征,即基因编码序列比较保守,不同种属间可以看到基因序列有较高保守性,D-环区则常有多态现象,不同人种甚至不同家族间即可有差异。这一性质现已被用作亲缘关系鉴定,在法医学、犯罪学和骸骨分析等领域中应用。 mtDNA 突变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突变mtDNA比例与能量缺损程度大致相当,当突变积累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