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讲义.ppt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Winfare对厂长说,他的调离会产生严重的长期后果。“公司若撤换我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即工厂的运作会因任何雇员的想入非非而改变。”他说。工会干事的说法证实了这一点。工会干事说工厂的其它条件也需要改善——食堂的饭菜、冶金车间的100多度的高温环境等。干事还说道,至少还有另一个工长应撤换掉。他暗示,如果断电抗议成功的话,会达到两个目的——①员工有特权指出公司的问题及解决日程,②确保员工提出的日程让公司的决策妥协,即有优先权。工会干事最终表示,两个人的无组织的、野蛮的示威也许会收到全体示威的效果。 每过一分钟公司就损失一台车,价值$6000,一小时则达$36000。 当厂长召开解决此问题的会议时,感到要达到两个目的是有压力的:①恢复生产,②制定政策防止将来再次被装配工造成生产中断。 * CASE QUESTIONS 1、案例中的真正问题所在? 2、哪个学派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案例? 3、厂长如何恢复生产? 4、制定什么政策能是将来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5、如果有潜在的权力之争,请确切说明在哪里?哪个学派的观点能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一、内圣外王,仁者爱人——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所论,一是“为政”,即管理(治国与平天下)。二是“修德”,即伦理道德的修养与完善(修身)。修身是内在的,以“圣人”、“君子 ”为目标;管理是外在的,以“王”、“霸”为目标。 * (一)以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 西方的人本相对于“神本”,把人从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侧重于个体意识。孔子的民本相对于“君本”,侧重于群体认同、群体意识。 (二)追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 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仁”。所谓“仁”,“克己复礼”。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地位。 人力资源的稳定,“近者说,远者来”。 * (三)中庸之道——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 从孔子的思想行为来看,中庸是追求卓越的法则。 孔子的中庸思想反映出他对世界认识的“三分法”,即矛盾发展有三种可能性:过、中、不及。“中”就是“度”。 * (四)严传身教的管理路线 1、以政为德。 孔子独亲德治、排斥法制。“以政为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正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正己的途径是修己。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仁爱。仁为“爱人”。 行仁要贯彻两个原则:忠和恕。忠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持尽心尽力帮助对方的态度。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信。“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 (五)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 1、举贤。 举贤的第一步是要识才。①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②“三看”的人才考察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③三项人才考察原则。一是要抓主要矛盾,用人所长。二是言行一致,不以言举人。三是舆实并举,实事求是。 2、育才。育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建立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育人的方法上,重视实践育人。在教育内容上,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并重。 (六)正名——孔子的组织管理思想 名即名分。是人的身份、地位、权力、财富的象征。 * 二、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聃(音丹),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不可详考。《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文献,是唯一可以与《论语》想抗衡的著作。 (一)道:管理原则的不懈追求 《老子》全书的“道”大体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类生活准则;二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三是事物发生、发展、运行的规律。 * (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见素抱朴”的,外表单纯而内在朴实,人的不良习气是后天形成的。 (三)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就是“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去为,顺其自然;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为。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无为而治,和法制思想对立。 * (四)软性管理——无为的管理模式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