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奇文档教材技--古代工艺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展讲解词 各位观众: 您们好! 现在参观的这个展厅给大家展示的是〈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共分七个 单元。下面给大家介绍: 第一单元、陀琢美玉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早在具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玉石的晶莹之美,开始用它制作装饰品、礼仪用具和生产工具。此后,历经周、秦、汉、唐、宋以至明清,绵延不绝,使中国的玉文化形成了悠久的工艺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几千年来,玉器经过历代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使用把玩以及礼学架的诠释美化,已深深地融合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潜移默化地浸染并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批平日里我们接触玉、观赏玉、了解玉、收藏玉的同时,世界不会在方寸中改变,精神却在玉的世界里纯净升华。 为了使大家充分了解玉器艺术的魅力,我们精选了十余件,给大家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大家在观赏中进一步了解玉器艺术的内涵。 1、碧玉蚕纹璧——玉璧是一种中央有孔的扁平壮圆形玉器,是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玉璧在商周以前均用以祭天,属礼其器,战国至两汉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 这件碧玉蚕纹璧是战国时期得礼器。 2、碧玉嵌白玉人物屏——碧玉,是一种软玉。在我国,软玉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碧玉色绿或暗绿,有的带有黑色斑点,是因为含杂质(如铬尖晶矿物)所致。 这件碧玉雕屏,长24厘米,宽17厘米,系长方形。其色泽碧绿莹润,略闪黑黄点。所雕图案有:云雾缭绕山涧、古柏岩石、泉水飞流,在曲径通幽处有五个白玉雕成的“睢阳五老”图,他们个个舒眉展目,精神抖擞,形态楚楚动人,令人叫绝。 玉屏的背面竖刻五行楷书诗文:“峰如列庐阜,人似会睢阳。意喜泉同洁,形奇松共苍。闹中鲜踪迹,幽处足徜徉。漫凝游河瑞,吾方愧望洋。”诗文之首有“御题五老图”五字,其四周是相互对称的 龙纹和水纹,是清代乾隆年间的 珍品。 3,青玉活环莲花洗——距今五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前,我国玉器工艺达到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清两代商品经济繁荣,琢玉规模也不断扩大。清代宫廷设有“如意馆”和“今玉作”,专制皇室、贵戚的金玉文玩器物。民间著名碾玉作坊也遍布全国各地。清代,是玉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代,器物选料精致,质洁而精细,雕刻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件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子是用一块青玉巧雕而成,这块青玉质地青纯细腻、程半透明壮,在玉洗的口沿处,有浮雕宝相花四朵,每朵花芯上嵌红宝石一颗,嵌红宝玉洗是清代宫廷作坊不为多见的一件镶嵌器物,弥足真贵。这件玉洗无论料质还是雕刻技法都无可挑剔,实为清初玉雕上品。 4,白玉云龙纹扁壶——白玉,是一种软玉。它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白玉有光泽略透明。 这件白玉云龙纹扁壶,深腹、敛口、平底,高19.9厘米、底径7.6厘米,此壶造型庄重华贵,口部饰浅浮雕蕉叶三片,镂雕饕餮纹双耳,前、后、中部系半浮雕宝珠,下部为海水纹饰,五爪神龙盘旋于海水之上,云雾之中龙首正面而视,神态威武。有腾云驾雾之势,壶的足部阴刻单回纹,壶质细腻莹润、色泽清纯、光亮无暇。 这件扁壶的雕刻手法简练,刀锋刚劲有力,构图疏朗有致,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是清代早期玉雕工艺鼎盛时期的一件极为精致的代表作。 第二单元、文房墨砚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领略到先辈的 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墨砚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天然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用于书写。秦汉以后墨业进入了发展时期,唐代制墨呈现繁荣之势,到明清两代,中国制墨技艺步入鼎盛成熟期。 1、清、 吴天章竹形锦墨(三块) 吴天章集锦墨——墨,为“文房四宝”之一,安徽省制墨历史悠久,且墨家集于徽州一邑。因此,“徽墨”著称古今中外。“徽墨”有休宁与歙县两大流派。 吴天章,名倬、,字天章,生于明崇祯年间,清初与吴守默、曹素功并列为休宁派制墨名家。吴天章特别擅制“集锦墨”,此“君子朋”集锦墨,共三锭,以竹片、竹荀、竹节形为题而制成。竹片形墨,上面楷书填绿阴识“君子朋”下面填金“天章”篆字款,旁以浮云图案,饰以漱金,中间书有“玉版师”楷书阴识,署“此口天章氏‘草字款;竹节形墨,楷书阴识填绿”此君“,另一侧行书填兰阴识“节耳有千仞之势”。此集锦墨风格文雅,墨模雕刻极为精工,,距于竹节、竹荀的微小处的巧雕,清晰悦目,逼真生动。 2、清、胡开文锦墨,最长15、2,尺寸不一,墨形各异,背面有“新安胡开文造”,“胡开文制”等字。胡开文,清代制墨名家。 3、清、青麟髓墨、长7、9、宽1、9厚0、7厘米,墨通体漱金并饰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