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一大”出席大会的代表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湖南(毛泽东、何书衡) 湖北(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东(陈公博、包惠僧) 日本(周佛海)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 ③主要任务:组织工人运动 ④选出领导机构 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毛泽东留任做秘书。 ①分析了中国的革命状况:国情、革命性质、革命对象等。 ②制定了党的纲领:最高 最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③同盟军(统一战线)问题 中共“二大” 3)“一大”意义 开天辟地大事变,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 4、国民大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3、国民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共产党 ①二大的任务;力量小;工人运动受挫。 ②老党大党;有政府有军队;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2)国民党 ①国民党失去斗志 ②共产党朝气蓬勃 3)苏共 输出革命,减轻压力,共产主义红遍全球。 2. 合作的基本状况 1)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实现 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 2014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3)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发挥了 特殊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 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 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3.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1924年文武学校各一所 2)1925.7建立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 3)1926.7开始北伐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4、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曹锟 直系军阀吴佩孚 奉系军阀张作霖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 一是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二是蒋介石、汪精卫分裂统一战线。 (2)主观上: 中国共产党幼年的不成熟 (3)共产国际的影响 国 民 党 新 军 阀 * * 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个阶段 袁世凯:1912.3---1916.6 皖 系:1916.6---1920.4 直 系:1920.4---1924.10 奉 系:1924.10--- 1928.12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性质 2、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及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性质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壮大 民国初年复古逆流沉渣泛起 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及内容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启迪民智) 3.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五四前) 1)把失败根源归结于思想文化,是错 误的。 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又缺 乏改造社会环境的实践,没有把运 动普及到国民中去。 3)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