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瘟的遗传特性及疫苗研究进展
目录
猪瘟概述
猪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退出强免的若干问题
01
猪瘟概述
猪瘟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OIE疫病名录(OIE-listed diseases),为须申报的 (Notifiable)动物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瘟的发展
1810 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发现
1822 年在法国有流行
此后,猪瘟疫情在全世界都有报道,如1864 年 英 国、1888 年 日 本、1930 年 加 勒 比 海和1925 年中国都报道有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183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次确定猪瘟,随后在美国其他州、欧洲以及亚洲长期而广泛分布。
北美于 1978 年根除了猪瘟(Terpstra and de Smit, 2000),随后澳大利亚以及大多数西欧国家亦根除该病,当前主要广泛流行于南、中美洲,加勒比海,亚洲以及东欧(Moennig, 2000)。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疫病信息,南非是唯一尚未有猪瘟报道的国家,尽管有一些报道,但却未被证实。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7天,最长21天
急性型:病猪精神委顿,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也有耐过的,常成为僵猪。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病猪十分瘦弱,初生死亡率较高。
病理变化
临床上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全身泛发性点状出血和脾梗死和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
脾梗死: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形成纽扣状溃疡
猪瘟病毒经胎盘感染胚胎后,流产常表现为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从死亡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
跳蚤肾: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
膀胱粘膜出血
肠系膜出血
淋巴结出血性病变
流行病学
近年来,猪瘟在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区呈现复发的趋势,一些宣布已消灭猪瘟的国家 (如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又见猪瘟复发的报道。并且,猪瘟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并现,且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新的流行形式给全世界养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但传统疫苗不能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 (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DIVA),不能满足防制猪瘟的需求。
通过口腔和鼻腔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擦伤、交配、胎盘
猪群流动是传播和扩散HCV的重要途径
不按兽医法规处理的病猪酮体及其制品
咬人或牲畜的昆虫可能短距离的机械传播病毒(van Oirschot, 2003)
未充分致弱的活疫苗
易感动物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和发病
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隐性感染、潜伏期、持续性感染猪、恢复期猪)
传播途径
抵抗力
02
猪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病原
猪瘟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是一种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电镜下,猪瘟病毒粒子的形态呈圆形,直径约为70 nm。其内部是电子致密的核心,直径约为40 nm,有时呈六角形,外有包膜包裹。表面有 6~8 nm 的流苏样结构,外包宿主细胞源的脂质囊膜,内部是呈二十面体对称的核衣壳。(李丛丛,2009)
CFS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绵羊边界病病毒(BDV)和长颈鹿瘟病毒(pestivirous of giraffe)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瘟病毒属的这些成员大多数都可以感染猪,与猪瘟病毒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
同源性
病原
猪瘟病毒的基因组全长12.3 kb,其基因组可分为 3 个部分,依次为5‘端非编码区(5t - noncodlng region,5’-NCR)、仅有的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