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市场假说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期(2012.12—2015.05) 我们先来考察最近两三年大牛股的情况。我们选择的起始点位2012年11月底,这个时候创业板指数在600点以下,中证500指数2700点左右,终点为2015年5月末,这是指数的高点。本周期时间跨度为2.5年,这个周期沪深股市中产生了111只十倍股,530只五至十倍的股票。五倍左右似乎并不稀奇,因为中证500指数涨幅在4.2倍;创业板指数更夸张,它涨了6.8倍! 表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月末至今年5月末,股价涨幅超过5倍的股票共有530只,超过10倍的111只,这个期间,年利润增长率20%以上的公司有225家,同时满足5倍和年增长20%(下文用“5+20%”)的上市公司有65家;同时满足股价涨10倍和利润年增长20%,即“10+20%”的公司仅仅只有15家。   这111只十倍股中,有93只股票净利润增速低于10%,占比高达83.7%!年净利润增速连10%都达不到,显然就不是什么高成长股。结论:从2012年11月末至今年5月末这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中,10倍股与高成长性(年增速30%以上)关系不大,相关度仅仅为10.8%。 (二)中长期(2010.01-2015.05) 本周期时间跨度为五年六个月,起点为2010年1月1日,终点为今年5月底。本周期产生了45只十倍及以上股票,236只五倍及以上股票。本周期中证500指数涨幅2.6倍,创业板指数从2010年6月1000点开市到今年5月末,上涨4倍。 年复合增长率大于等于20%的上市公司有192家,“5+20%”有21家,“10+20”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本周期产生的45只10倍股中,37家公司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低于10%,占比82.2%。 (三)超长期(2006.01-2015.05) 本期跨度九年六个月,起点为2006年年初,终点为今年5月底。本周期诞生了457只十倍及以上股票,超过20倍的113只,50倍以上的8只;1083只股票涨幅在五至十倍之间。期间上证指数涨幅4.4倍,深成指6.3倍,深综指11倍。 小结: 中期(两年六个月):共111只十倍股,93只股票净利润年增速低于10%,占比高达83.7%;净利润年增速超过30%的12只,占比10.8%。 中长期(五年六个月):共45只十倍股中,37家公司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低于10%,占比82.2%,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2家,占比4.4%。 超长期(九年六个月):457只十倍股诞生,其中有409只十倍股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低于10%,占比89.5%,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8家,占比1.75%。 结论:中国A股,无论是从中期、中长期,还是从超长期来考察,超级大牛股(涨幅超过10倍)与公司基本面的高成长性关系不大,与公司的高成长性相关度不到10%。所谓的大牛股根植于公司的高成长性,是个伪命题!这是一个颠覆常识的发现! 附件:2012年以来的十倍股名单1 附件:2012年以来的十倍股名单2 第六章 效率市场假说 关于金融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是金融学中历史最悠久、影响面最大、最激烈、也最没有定论的争论。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指信息效率,而不是经济学中的分配效率或帕累托效率。 效率市场假说的定义与分类 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至少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利尔(Bachelier)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和考利斯(Cowles)的实证研究。现代对效率市场的研究则始于萨缪尔森(Samuelson), 后经法玛(Fama)、马尔基尔(Malkiel)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一个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验证市场有效性的模型和方法。 一、效率市场的定义 关于市场效率的定义,被采用最多的是法玛(Fama)的定义:“价格总是‘充分’反映可获得信息的市场是‘有效’的”。 后来,马尔基尔(Malkiel)给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在确定证券价格时充分、正确地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正式地说,该市场被称为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是有效的…如果将该信息披露给所有参与者时证券价格不受影响的话。更进一步说,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有效…意味着根据(该信息集)进行交易不可能赚取经济利润”。 马尔基尔第一句话的含义与法玛相同。第二句话意味着市场效率可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披露信息并衡量证券价格的反应来检验。由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不可实验性,因此这种检验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第三句话意味着可通过衡量根据某个信息集进行交易所能赚取的经济利润来判断市场的效率。这句话正是几乎所有有关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的基础。 事实上,效率的概念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市场,也没有一个绝对无效的市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