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Nature、Science、Cell上发表过 文章的南大强化部毕业生有10余人。 2000年以来,匡亚明学院学生本科阶段共发表学术 论文近300篇。 2003年5月,Science第300卷同时发表南大理科强化部4位毕业生的论文。 分享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氛围而卓然成才 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共在CELL上发表4篇 论文,其中3篇第一作者为南大强化部毕业生。 首度将本土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上 ——97级 孙飞 四 疏淡与隔膜: 当下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一)阿什比揭示的问题 前剑桥大学副校长阿什比早就指出—— 由于 一些大学教师研究的动机往往不是为着改进教学的质量,也不是为着渴望发现新事物或新思想 ……而只是为发表论文以猎取声望和晋级,因此他们往往减少本该用于教学和学生接触的时间……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二)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调查 大学生希望得到院系和教授的关心与尊重:“我是一个人,而非仅仅是一个学号。” 大学生希望“教授知道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且“愿意在课后留下来,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关照和帮助。” 令人震惊的是,博耶的调查统计表明,文理学院仅有9%的学生认为, “在我的学院中,大多数学生被当作一本书的数码看待”;而综合大学则有45%,研究型大学高达62%! 对以下问题回答“是”的学生比例 问题 研究型大学 博士授予大学 综合大学 文理学院 在你的大学,有对你的学术进步特别感兴趣的教授吗? 52% 56% 61% 73% 在你的大学,有对你的学生生涯影响极大的教授吗? 38% 43% 46% 53% 在你的大学,有你感到可以随意就个人问题征求意见的教授吗 30% 37% 41% 54% 在你的大学中,大多数学生被当作一本书的数码对待 62% 57% 45% 9% (三)罗德斯的批判:“失去灵魂的卓越” 曾经担任过8年哈佛学院院长的哈瑞·刘易斯在2006年出版了引起轰动的专著《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他在2007年为中文版所写的序中尖锐地指出: “ 美国的很多大学丧失了远大的教育目标……我们在教育中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大学本应该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敬重的领导人;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 对“失去灵魂的卓越”,刘易斯有一个毫不含糊的解释,他认为像哈佛、耶鲁、MIT和斯坦福等著名的一流大学“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储存地,它们无疑是成功的,但他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问题在于它们“用学术追求代替了大学的教育任务,殊不知这两者不应该厚此薄彼。” (四)中国的现实:疏淡、隔膜与“失魂” 刘易斯的批判是否应当引起中国大学学人的反思和警醒呢? 我们看到杨叔子院士的呼吁: 中国教育正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重视市场名利,轻视本科,轻视教学,轻视原创,轻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忘了后者才是大学的灵魂。 —— 2008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失去灵魂的卓越”包含多重含义—— 其一,大学专注于学术研究上的卓越,而将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本质特性、这一最初始、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边缘化了; 其二,大学专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而将本科教育边缘化了; 其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专注于功利、实用而将价值观、责任感、情感发展及创新能力等边缘化了; 其四,大学的知识分子日趋多样化,其价值追求也分道扬镳。教授们或者埋头科研攻关与自己的学术发展,或者忙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或者奔走于商界、周旋于政界,鲜有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其五,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有的重点大学师生比高达19:1,由于几乎所有的大学低年级学生都在新校区,师生的交往就日益疏离、隔膜,更罔论“个别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了。 提出问题,希望引起国人、同仁警醒 大学师生交往的日益疏离和隔膜,令人不安。这一症结不治理,不解开,就谈不上—— 学风薪尽火传, 学统一脉相传 学派得以形成, 学术不断创新 五 回归本位: 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