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随着铁路、公路、水电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己经向长大、深埋方向发展。近年来,
长大隧道工程不断涌现。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围岩或支护的稳定性
进行分析,即地层在隧道开挖并加以支护过程中的稳定程度,这是一个反映隧道的地质
环境、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的综合指标,涉及到了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对隧道围岩
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前提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确定围岩分级。围岩分级主要是通过工程
类比方法进行评价,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随
着人类对岩体力学特性认识的深入,隧道工程经验的积累和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围岩分级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与人工
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岩体分类这一传统分析方法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隧道工程埋于地下,工程岩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限于目前地质
勘探技术水平等,期望在勘探阶段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性,准确地判断出可能
引发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带)的位置、规模和性态是十分困难的。这些问题的解
决,主要还得依靠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地质预报、动态分级与稳定性分析工作。
#
本论文以襄渝二线白石河2 特长隧道 (DZK184+615~ DZK191+536,全长6921m)
围岩超前地质预报和稳定性分析为主线。通过对隧道围岩的级别判定、超前地质物理探
测并结合数值模拟来探讨隧道围岩分级与隧道围岩开挖后稳定性分析,为隧道围岩稳定
性的判定给出新的思路。通过对白石河2#隧道的围岩超前地质预报和稳定性分析,为防
止施工过程中可能的工程事故、合理判断支护时间及对隧道的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保证隧道工程按时优质地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隧道开挖于地下岩体中,地下岩体既是隧道工程体的对象、又是其介质体,其地质
特性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或灾害类型、规模起主要作用。影响工程体的稳定性及
安全性有五大主控地质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原岩应力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环
境。由于不同的区域地层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机制不同,从而使隧道工程在不同的地层
区域建设时,五大因素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层次,产生灾害的主控因素的组合
不尽相同。当地层条件较为简单时,产生灾害的主控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当地质
条件较为复杂时,五个因素则有可能起综合作用,由于地质灾变而引起的隧道稳定性问
题在国内已不为鲜见。
1
第一章 绪论
1.2.1 隧道围岩分级研究现状
隧道工程的预设计、施工和监控设计等,都是以围岩级别划分为基础的,因此在研
究隧道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化施工、围岩稳定性分析之前,对围岩分级进行讨论
[1]
是有必要的。地下洞室围岩质量评价研究开展较早 ,国外大致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如太沙基分级;60 年代的岩体质量分级则以美国 Deer 的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级为代
[2]
表 ;这些分级方法多偏重于单指标的定性或定量分级。自 70 年代以来,岩体分级逐步
由单一因素向多因素、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大多采用多个指标复合,即岩体质量复合
[3]
指标定量评分的方法并指导开挖与支护的阶段 。其中,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以巴顿
[4] [5]
(Barton)岩体质量 Q 系统分级为代表的综合乘积法分级和以比尼奥斯基 (Bieniawski)
地质力学RMR 分级代表的的和差计分法分级。
纵观国内外洞室围岩分类,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
分类方法大致可以分归纳为五类(据刘佑荣、童宏钢,2000)见表1-1,我国围岩分级在
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中期主要采用普氏分级法。1972 年以后,具有我国特色的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