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内燃机增压-序言.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压方式 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 Technology of Power Boosting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urbocharging 内燃机增压的必要性 初衷: 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当前: 能源问题 排放问题 中国机动车辆 汽车能源消耗 汽车总量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 石油消耗和汽车总量有直接关系 到2020年,交通能源需求将逼近现在的3倍 产量与消耗 解决之道 “开源” “开源” 车用动力系统评价 “节流” 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的效率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热效率 面向经济性的内燃机技术发展历程 各种动力车辆的行走效率 柴油机 vs 汽油机混合动力 结论:当务之急是节流(节能) 增压技术的背景知识 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柴油机如何满足新法规的要求? 柴油机的排放问题 汽/柴油机应用领域各有所长 中国“轿车柴油化”环保动力不足 排放问题小结 内燃动力车的排放会越来越低,直到接近大气自然状态 排放越低,对发动机的改进越是集中在细微之处。未来发动机是“吃细粮”需呵护的精密机械,其中就包括增压器。 增压是改善排放的重要手段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章:增压系统构造基础 -基础知识 增压系统型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 第二章:废气涡轮增压的热力学基础 -理论基础 如何利用废气能量和提高效率 主要内容 第三章: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基本应用 车用内燃机增压特点、匹配原则、主要匹配方法 第四章:增压发动机的性能改进 -性能改进 脉冲系统、增压中冷、增压与排放、电辅助增压、电驱动增压、超高增压、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陆家祥 主编,《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15.00 宋守信 编著,《内燃机增压技术》,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4.45 John B. Heyhoo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1988, $137.4 禹惠生 编著,《涡轮增压 : 脉冲转换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0,¥0.50 朱大鑫 编著,《涡轮增压与涡轮增压器》,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31.00 顾宏中著,《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5, ¥25.00 唐开元 编,《柴油机增压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5,¥3.00 江厚美 等编著,《汽车发动机增压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4,¥1.40 顾宏中,邬静川 编,《柴油机增压及其性能优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9,¥3.20 许维达 主编,《柴油机动力装置匹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20.00 增压技术发展史 初期,两冲程发动机 增压技术总是服务于内燃机技术 内燃机发展初期,首先是两冲程发动机的突破,研究重点是发动机工作原理,包括循环效率、进排气系统设计、燃烧过程组织等 改进的方向是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扫气过程的组织,因此,增压技术的初期发展动力来源于如何改善扫气过程,主要方法是“气泵”的应用 各种气泵 克虏伯(Krupp),1913, 6 cylinder, 2 - stroke Bore = 575mm Stroke = 1000mm 1675 hp @125rpm 由摇臂驱动的双联动式对置活塞压气机 双进排气道 Krupp Persephone 1923 Bore= 650mm Stroke= 1300mm 1450hp @90rpm (4 cylinder) 活塞直接驱动,更简单可靠 扫气(Scavenging)压力: 0.11 bar 双联动式扫气泵的扫气比:1.33 压气机的进出口由7个单向阀控制 涡轮增压 1910年,Murray Willat(伟拉)研制成二冲程旋转汽油机,成为首台机械增压航空汽油机 1915年,Buchi改进后,正式提出涡轮增压器概念,并用于柴油机上,涡轮增压系统诞生。 1917年,法国人Rateau(拉托)首次尝试汽油机增压,没有成功 1962年,首台涡轮增压汽油机在美国诞生(Chevrolet Oldsmobil) 1978年,首台轿车柴油机诞生(Daimler Benz, 300TD) DKW,扫气泵(特点:从曲轴箱进气) 3气道扁平活塞循环扫气发动机,从1932年一直使用至今,是一个2冲程发动机的成功范例。在此后的50年中,对这种扫气方式进行了最全面的优化。从而使这种扫气方式仍然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单缸扁平活塞发动机,配置由偏心轮驱动的迹线旋转活塞压气机 带双联动式活塞压气机的单曲轴双缸双活塞发动机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和非对称气道设计。活塞通过一个巨大的单向阀吸入空气,并且不经过曲轴箱直接压入燃

文档评论(0)

yc1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