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件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武传 班固    字孟坚,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 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纪传体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史记》齐名,合称“史汉” 《汉书》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在文帝、景帝时代多实施和亲政策;到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胜利后,匈奴贵族向汉王朝表示请求和亲,汉王朝也有意休战。匈奴贵族的和亲目的在于恢复武帝以前汉与匈奴的不平等关系,这对于汉王朝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而汉王朝则要匈奴臣服,成为汉王朝的外臣 ,这在一贯以汉王朝为掠夺对象的匈奴贵族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双方多次互派使者进行谈判,但由于双方互不相让,甚至以扣留使者相要挟,而无法达成协议,从而形成元鼎至太初十余年间打打谈谈的局面。苏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使匈奴的。 第1自然段 叙述苏武的出身与奉命出使匈奴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第一部分——出使 第2、3段 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的表现   缑王谋反,殃及汉使 引刀自刺,以死明志 第二部分——被拘 第4自然段 卫律对苏武威迫利诱,但苏武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苏武并痛骂卫律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第三部分——拒降 第5、6段 记述苏武被匈奴幽禁、流放到北海牧羊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生活经历 幽禁窖中,饮雪吞毡。 牧羊北海,持节不渝。 第7、8、9段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临行前李陵置酒送别。苏武终于回到汉朝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历尽艰难,白发归汉 第四部分——归汉 展现人物形象的几组矛盾冲突 本文以三组相互关联的事件来表现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①苏武作为汉廷使臣同匈奴单于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斗争; ②苏武同叛将降臣的斗争; ③苏武同险恶的囚禁环境的斗争。 苏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 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 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1、通过对苏武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2、运用对比手法反衬苏武的形象; ①与张胜对比: 张胜——急功近利、贪生怕死 苏武——看重名节、视死如归 ②与卫律对比: 卫律——叛国求荣、厚颜无耻 苏武——忠心赤胆、大义凛然 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课后练习第二题) 思考讨论 1、苏武在卷入谋反事件时,曾两度要自杀;后来被囚禁流放后,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死”与“不死”是基于何种考虑? 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死”:我们不难明白,他两次选择自杀,是认为自己“屈节辱命”“重负国”。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 明确: “不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