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文化的类型分类 从文化的内容、社会功能、精神走向等角度出发,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 1.中国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以人与他人为核心; 2.古希腊的科学型文化:以人与自然为核心; 3.印度的宗教型文化:以人与自身关系为核心。 从精神追求角度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三类: 1.意欲型的西方文化; 2.调和持中型的中国文化; 3.反身向后型的印度文化。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1.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3.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道德灵魂。 ------斯宾格勒;西方文化:“智性文化???,即重智的文化,是建立在西方宗教和哲学基础上的文化。 中国文化:“德性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重德,以德摄智的文化。 中国古代有“天命有德”的观念。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亲”情感: 1.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 祭孔大典、清明节祭祀 2.对活着的长辈绝对孝顺; “百善孝为先”; 3.孝道的延伸:忠君、敬长、尊上。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伦理道德学说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导致道德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互摄互涵,畛域不清。 中国人伦效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自然亦被人伦化,天人之间 攀上了血亲关系,君王即 “天子”,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 主客混融的局面。 ; 中国古代道德伦理学融入各学科中,强调真善美的统一, 而以善为核心。 理 想:成德立业、厚德载物; 科 技:正德、利用、厚生; 伦理学: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政治学:道德评判,善恶之别、正邪之争、君子小人之辨; 文 学:强调教化功能,成为“载道”的工具; 史 学:以“寓褒贬,别善恶”为宗旨; 教 育:以德育居首,“首孝悌,次见闻” ,知识的 传授退居其次; 哲 学:道德哲学。 ;伦理型文化的积极效用:在道德面前 人人平等 1. 肯定凡夫俗子可以通过道德修 养达到最高境界 2.对统治者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 要求 3. 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 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 高风亮节。;伦理型文化的消极影响: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至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以孝为例: 1.“无违即孝” ---孟子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    3.“父子相隐”“家庭本位”、“血缘优先”的意识使父子关系甚至超越于法律之上。 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一、广土众民; 二、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 三、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为一大特征; 四、无特征之特征; 五、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 六、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 七、中国人除了家庭,没有社会; 八、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 九、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法制之不见形成; 十、道德气氛特重; 十一、中国为一特殊之事,不属普通国家类型; 十二、中国自东汉以降为无兵的文化; 十三、 孝的文化; 十四、中国的隐士与中国的文化却有相当关系。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持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 ------英国历史学家 汤因比 表现:同化力、 融合力、 延续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