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VIP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表1 甘肃省能源供需 生产量(万吨) 消费量(万吨) 自给率(%) 1995年 2306.75 2809.74 82.09 2000年 1623.33 3014.5 53.89 2001年 1774.74 3068.36 57.84 2002年 2443.11 3018.22 80.95 2003年 2854.55 3375.08 84.58 2004年 3623.28 4214.11 85.98 2005年 3605.12 4367.67 82.54 2006年 3798.83 4742.69 80.09 2007年 3977.16 5097.36 78.02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和2001年能源自给率偏低,刚超过一 半,2007年为78.02%接近于80%,其余年份甘肃省能源的自给率均能达到80% 以上。2005年自给率最高,达到了82.54%。近几年能源供需基本平衡。 甘肃省一次能源消费品种及消费量统计表(万吨标准煤) 从表2可以看出在甘肃省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 比例过高,而当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 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煤 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首先,煤炭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表的 破坏,同时会污染和破坏地下蓄水层。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会外排大量洗煤废水,特别是浮选废水的危害较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排放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其中包括SOz等污染物,还包括CO:等温室气体mu。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 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引发地球温度升高、极低和冰川 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而目前减少COQ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目前,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的排放量分别占到35%和34%,是SOz排放的最大户;民用灶具和工业窑炉分别占到了12%和11%。在火电厂的 排放中,由于大多数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地方电厂每吨煤燃烧所排放的烟尘是 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所有电厂总排放量的65%左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全国 国土面积的30%,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998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 占所有统计城市的52.8%,南方城市有73.3%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华中地区 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达到了70%以上。 (参考《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经济关系研究》 黄亚丽)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   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从矿产保有储量看,我省镍、钴、铂族(铂、锇、铱、钌、铑、钯)、硒等矿种居全国第一,锌、铊、碲居全国第三,铜、镉居全国第四,铅、镁、锑居全国第五。   甘肃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品产地众多,种类齐全,质量优良。冶金用石英岩、伴生硫、重晶石、钾盐、透辉石、方解石、水泥用矿、水泥用红土、黄土、岩棉玄武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饰面蛇纹岩,铸型粘土则更居全国第一。   甘肃位于全球三大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和特提斯)的交替、衔接部位,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尽管全省相继发现一批矿产地或重要矿床。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其中成不少矿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因而仍将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甘肃省按照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带和一个成矿区,既西秦岭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龙首山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和陇东成矿区。   甘肃矿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矿 产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