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的班集体建设理念,应该注重激发、唤醒、激励、引导、促进儿童心理的积极潜能与美德特质。 把学生与班集体美好品质及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作为班集体管理、建设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自控 “积极为本” ——积极美德特质 “福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 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认为,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乐观的性格、快乐的心情和愉快的感受。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把它称之为“福流体验”。我们把它称为幸福感。 “福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 在班集体建设中,“福流体验”是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与温馨和谐班集体心理氛围的体现,是班集体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乐观进取精神的力量。 关键词:自豪 “福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 “群体互动”——积极组织行为 五 积极组织行为关注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等积极心理能力。注重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和“群体互动”意识与能力。 积极组织行为管理,为班主任如何正确而有效地激励班集体互动合作、协同共进,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培育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班级共同体做出指引。 “群体互动”——积极组织行为 关键词:自得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启迪 1、把发展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2、从积极的视角对待、解释学生行为,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才能实现最有效的教育。 3、倡导积极的学校德育和心育方式。 4、创建积极和充满儿童意义的课堂。 5、与学生共创积极的班级生活。 6、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 1、班主任要有积极的班级教育理念。 2、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 3、转变问题学生教育的视角。 4、要善于运用积极性语言进行教育。 5、重视积极情绪的管理。 6、教育学生时要超越对与错。 7、丰富班级学生的精神生活。 (阅读、交流、论辩、与具有积极人格的对话) 8、把班级随机事件作为积极教育的重要资源。 Page ? *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 班级积极心理管理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 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 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 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主要 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 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积极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和劳拉·金(Lawra King),他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专著已成为流行的热门书。如《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等。 积极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虽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促进社会和谐、人类个体与群体的幸福、学校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教育视窗。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心理学的应用有三大任务: 1、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排解心理障碍。 2、使普通人的心态更健康,更有幸福感。 3、开发学习潜能,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最优发展。 传统心理学应用主要关注对心理疾患、障碍的治疗。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幸福社会、关注普通人的幸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于是,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并为大家关注。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1、积极心理学是以关心普通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为导向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相信人内在的本性是积极的。并旨在通过激发人固有的、内在的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帮助每个普通人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2、积极,在积极心理学中的含义是指: “正向的”、“主动的”和“建设性的”。 可概括为: 一个中心:以研究普通人的幸福感为中心。 三个基本点: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组织和群体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主观幸福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