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及其文化阐释_文化冲突.docVIP

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及其文化阐释_文化冲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及其文化阐释_文化冲突 论文摘要:抢妻现象在元杂剧中频繁出现,直接原因是元代的统治者的腐败、残暴和骄纵贪婪,频繁出现的抢妻情节正是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掠夺妇女的行为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在元杂剧中表现的却尤为突出,其中的原因除了政治、历史等因素外,更深层的原因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所带来的野蛮习俗和落后文化,极大地伤害了以儒家文化为皈依的知识分子的民族尊严和道德情感,抢妻现象在元杂剧中频繁出现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文化的冲突。 论文关键词:元杂剧,抢妻,社会现状,习俗,文化冲突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对妇女的掠夺行为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如《周易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描述的就是男子骑着马带着武器,将女子抢去强迫结婚的场景。又如《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也含蓄地向我们透露了抢夺妇女现象的存在。其它诸如《乐府诗》、《悲愤诗》中都有对这种现象的反映,但像元代杂剧这样集中地描述和关注抢妻现象,却并不多见。 一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 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在现存的一百六十多部元杂剧中,明显地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二十多部。有《窦娥冤》、《鲁斋郎》、《汉宫秋》、《李逵负荆》、《生金阁》、《魔合罗》、《冯玉兰》、《合汗衫》、《朱砂担》、《双献功》、《西厢记》、《望江亭》、《青衫泪》、《黄花峪》、《救孝子》、《梧桐叶》、《罗李郎》、《对玉梳》、《百花亭》、《鸳鸯被》、《秋胡戏妻》等。总的来说,这些有抢妻情节的杂剧呈现出以下一些规律: 第一,抢妻行为的实施者,往往是具有显赫权势的达官显贵或者是恶贯满盈的强盗流氓。例如:《汉宫秋》的匈奴藩王、《望江亭》的杨衙内、《鲁斋郎》的鲁斋郎、《生金阁》的庞衙内、《黄花峪》的蔡衙内,《西厢记》的郑桓、孙飞虎等等。在这些剧本中,抢妻者基本上都是有着很高政治地位和特别权利的人。而《窦娥冤》的张驴儿、《朱砂担》的白正、《李逵负荆》的宋刚和鲁智恩、《罗李郎》的侯兴等等,这些具有抢妻意图和行为的人主要是一些强盗、流氓或是没良心的仆人。 第二,在有的剧本中,抢妻只是一般的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例如:《对玉梳》、《李逵负荆》、《青衫泪》、《双献功》、《魔合罗》、《鸳鸯被》、《西厢记》等。但在更多的剧本中,抢妻情节是整个的故事悲剧诱因、主要威胁、悲剧冲突的焦点、甚至是悲剧故事的全部内容和结局。例如《窦娥冤》的窦娥之所以被冤死,就是由于张驴儿父子的抢妻意图;《望江亭》中的杨衙内为了抢白士中的妻子,直接想要取了白士中的性命;而《鲁斋郎》和《生金阁》中的抢妻行为不但造成了悲剧,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主要内容,被抢妻的受害者是家破人亡。此外还有《黄花峪》、《汉宫秋》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流氓强盗的抢妻情节多出现公案戏中,在剧情中通过清官出面就能解决,但那些由衙内等权贵实施的抢妻行为却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他们觉得这样做天经地义、肆无忌惮,连官府也不敢处置他们。在那些抢妻情节构成整个戏剧悲剧冲突焦点、甚至是悲剧故事的全部内容的剧本中,抢妻行为的实施者往往就是这种有着特殊权利和政治地位的达官贵人。比如《生金阁》中庞衙内抢了郭成的妻子,砍下郭成的头,之后满不在乎地带着家丁去赏元宵。《鲁斋郎》中的鲁斋郎抢了李四和张圭的妻子,连包拯也不敢将他依法惩处,还要巧用智谋将其名字写成鱼齐即才将他正法。至于《汉宫秋》中的匈奴单于,连汉朝的皇帝拿他也没有办法,不得不把心爱的王昭君奉送出去。 第四,在有着抢妻情节的剧本中,被掠夺的妇女往往会有坚守贞节的行为举动,而这一点往往是剧作者所有正面肯定和颂扬的。比如《窦娥冤》的窦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面对张驴儿的强娶时,态度坚决,不但自己不肯改嫁,还劝婆婆不要改嫁。还有《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本为汉元帝所宠爱的明妃,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和番,但她并没有真正嫁给单于,而是在路上就投河而死,保住了自身的清白。《秋胡戏妻》中的梅英,在李大户的威逼利诱下,不为所动,坚守贞节等等,这些形象都是作者所塑造的典型的贞节烈女。 总的来说,抢妻的现象在元杂剧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并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和发展动因,从而形成了元代杂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社会黑暗和蒙古习俗是抢妻现象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 (一)社会政治的黑暗是重要的直接原因。 在元代,处于上层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具有很多特权,居于最下层的汉人、南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又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在元代社会中,汉人与南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而他们的妻女处境可想而知。元代流行买卖婚姻

文档评论(0)

潇湘画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