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育种筑梦人.doc免费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菜育种筑梦人 --记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 李殿荣,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著名油菜育种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8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学院,从事油菜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40多年来,先后育成秦油2号、秦优7号等19个油菜品种,累计推广近2.27亿亩,增产油菜籽54.3亿kg,新增产值143.8亿元,为我国的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和省部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植物新品种权2项。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模、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华农业科教奖科研杰出贡献奖、国家人事部专业人才一等功等荣誉和称号,是首位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曾当选为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他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油菜新品种培育上,在国内外率先攻克了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开展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难关,为我国乃至世界油菜科研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 黄籽育种、高油育种、株型育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建立了从杂交油菜育种到亲本繁殖、杂种生产、纯度鉴定、栽培技术、品种推广的杂交油菜研发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48”、“973”以及省部油菜育种攻关等项目课题,发表论文、论著90多篇。 一、矢志农业,农场飞出金凤凰 1958年9月,李殿荣从渭南瑞泉中学考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学院,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在校期间能吃苦、勤钻研,品学兼优。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满腔热忱的准备投身到农业科研生产一线时,却适逢国家困难时期,被分配到宝鸡地区千阳县人民银行工作,虽专业不对口,他没有抱怨和气馁,仍然兢兢业业地边学边干,以出色的成绩荣获千阳县县级机关“五好青年”和银行“六好干部”称号。 1964年,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他再三向组织申请到农业一线去,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最终被分配到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国营三门峡库区华阴农场,在那里他先后建立了种子连和试验站。农场组建之初,荒草遍野,蚊蝇成群,一无房子,二无技术人员,三无设备,满目苍凉,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满腔热忱地与农垦职工攻坚克难,在一片荒芜的滩地上固窑烧砖,垒墙盖房,打井架电,盖起了土瓦房和油毛毡棚,既当实验室,又作库房,还作宿舍,实验设备是从附近集镇上买来的瓶瓶罐罐。然而,就是在这极端简陋的条件下,他凭着一股认真劲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克服老品种茎杆软、成熟晚、易裂荚的缺陷为育种目标,从数千亩“跃进”油菜田选出了20个比较理想的单株,当年秋播种成20个株系,再经过三年的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终于选育出了适宜于机械化收割的油菜良种“7211”,比当时的主栽品种跃进油菜增产15%以上,1978年获得陕西省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被称赞为“油毛毡棚里飞出了金凤凰”。 二、刻苦钻研,攻克油菜杂优利用世界难题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是20世纪育种研究的突出成就。高粱、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杂种在生产上应用的效果,使人们看到了杂交优势利用的广阔前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努力探索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76年李殿荣在自己选配的油菜杂交后代中意外地发现了16株雄性不育株,这正是他几年来辛勤工作期盼实现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希望之光,从此他便与油菜遗传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人员的农场科研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刻苦钻研、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攻克了油菜杂优利用世界难题,1987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使我国的油菜杂优利用研究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1986年农业部主持由全国22位育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这项成果鉴定认为:“李殿荣同志育成的‘三系’及其杂种‘秦油2号’,它们的性状优良,稳定性、恢复性能及增产效果在国内外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突破性成果”。“秦油2号”杂交种较常规油菜品种增产30%左右,被审定为国家级品种。九十年代推广于我国黄淮、长江流域的12个省区,播种面积达1.65亿亩,新增产值达86亿多元。 秦油2号适应区域之广、增产效益之高、推广面积之大、应用时间之长,在油菜品种种植史上前所未有。随着它的推广,也使陕西省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油菜单产由中产到高产的变革,由常规品种到杂交品种的过渡,展示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增产潜力,推动了我国杂交油菜研究和应用的蓬勃发展,也对世界油菜科研和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三、潜心科研,油菜育种结硕果 继“秦油2号”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适应国内外油菜生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