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传统易学 道家思想 儒家文化 古典文学 佛教 语言阐释 元气论 饮食文化 性命惰性 气功 古典文学对中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与医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成就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也是历史情缘最为深厚的两个文化体。它们都是关涉肉身、灵魂、苦难和死亡这些与人类同样古老的主题,都根植于华夏文化的沃土,源于生活的需要。它们相通相融、相得益彰,促进了中国古代医学与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 古典文学作品为中医提供传播载体 散文、小说、戏剧与中医药 民间文学与中医药 文学修养与疗养作用 诗词与中医药 古典文学对中医的影响 广泛传播 借药性、巧取药名以寄情抒怀 互相问答以通讯息 以药名编制楹联、谜语,说明民间医药的知识与文化 民间文学对中医的影响 药名民歌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 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 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 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地为伊担心,白芷儿写不尽离别意,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桂枝儿》 传 播 方 式 药名谜语   尖顶宝塔五六层, 和尚出门慢步行。 一把圆扇半遮面, 听见人来即关门。 传 播 方 式 √ 诗词与中医药 * 诗词与中医药 一.药名诗 1.直接嵌用药名之诗 2.谐音药名之诗 3.拆分法药名诗 4.药名离合诗 二.药名词 1.直接嵌用或谐音药名之词 2.间用离合药名法 3.间用拆分法 * 三.医药诗歌的作用 1.有助于医药知识的记诵 2.有助于医文共赏 3.有助于药物名实考证 诗词与中医药 * 渔翁 明·李梃 少商湖海一渔翁, 鱼际太渊任转篷。 漫道经渠不可测, 还数尺泽起蛟龙。 * 以人物为对: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枸杞子(稚子) 牵牛子 熟地 大黄(将军) 常山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 * 以亲情为内容: 一阵乳香知母到 半窗故纸防风来 乳香 知母 故纸 防风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 文学修养与疗养作用对中医的影响 ——净化心灵与静心养气 艺术家的治病方法——吟诗 诗歌是劳动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日记,自然包含有与人类生老病死相关的重大主题,对健康问题的反映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深刻的。打开古今中外诗歌一看,果然贴满了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印花。 诗歌中蕴含的健康之理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何妨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扁和到门前”。——白居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难。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郁达夫 Page ? * Page ? *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甚广,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而它对中医的影响也有很多方面。如传统易学、道家思想、儒家文化、古典文学等对中医的影响。而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 古典文学对中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与医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情缘最为深厚的两个文化体。它们都是关涉与人类同样古老的主题,都根植于华夏文化的沃土,源于生活的需要。。而古典文学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为中医提供了传播载体。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影响中医的四个主要方面。 第一(链接1)、诗词与中医药 民间文学常保存着一些普及性中医药文化。或借药性、巧取药名以寄情抒怀,互相问答以通讯息;或以药名编制楹联、谜语,以说明民间医药的知识与文化,对中医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一封情书,用了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等14种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不仅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更在于推动了中药的普及与传播。 用中药名写情书,中药实名与词句意境珠联壁合,相得益彰,读来别有一番情致和雅趣。 明代才子唐伯虎,不仅会吟诗作曲,能书善画,还通医道,常为亲朋好友治病。其处方怪异,却收奇效。又一次为好友祝元明的小儿腹胀疼痛开了一张“处方”: 大家能猜到这是什么吗? 对,这是“田螺”。 除了上面这些,对中医有影响的民间文学还有药名隐语、药名书信、药名典故等。就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