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篇中药学案例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山茱萸(成熟果肉) 性能: 酸,微温。 归肾、肝经。 功用: 1.补益肝肾(本品质润,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为平补阴阳,补益肝肾之要药) 2.收 固精止遗:治肾虚之遗精、遗尿。 敛 补肝肾 治肝能亏损,冲任不固 崩漏下血 固 固冲任 月经过多 涩 敛汗固脱: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 五味子(成熟果肉) 性能: 酸、甘,温。 归肺、肾、心经。 功用: 1.敛肺气,滋肾阴:治肺肾两虚喘咳、或肺寒咳嗽。 2.益气生津敛汗:治气阴两伤之口干渴、自汗、盗汗。 3.滋肾涩精:治肾虚之遗精、滑精。 4.涩肠止泻: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如四神丸。 5.宁心安神:治气阴两伤或心肾阴血亏损的心悸、失眠、多梦等。 亦治慢性肝炎(降转氨酶)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 一 、加工炮制 红参—蒸熟晒干或烘干,色变红 :高丽参、新开河参 糖参(白参)—水烫浸糖后干燥。 生晒参—经沸水微烫或直接晒、烘干。 二、种植物方法 园参:家种——多作红参、糖参。 山参:野生——多作生晒参——质优、贵重。 移山参:野生/家种——作用较园参好。 三、性味:甘、微苦,微温。 四、功用: 1.大补元气:体虚欲脱,脉虚欲绝之证。 2.补益脾气 补气健脾:治脾胃气虚证,如四君子汤 补气生血:治气血虚证,配入四物汤 补气摄血: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便血, 益气生津:治气津不足证,如生脉散 3.补益肺气:治肺气虚证,如人参蛤蚧散 4.安神益智:治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失眠、健忘 五、用法用量: 一般虚证 汤剂,5-10克 片剂、散剂,1-2克/次,2-3次/日 虚极暴脱 急煎即服,15-30克/次 针剂,如高丽参注射液 六、使用注意: 服用人参不宜同时吃萝卜、莱菔子或渴茶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 处方用名 黄耆 绵黄芪 北黄芪 性能特点 甘而微温,归肺、脾经。 黄芪(根) 功用: 脾胃气虚证 1.补气升阳:治 中气下陷证 肺气虚证 2.益卫固表止汗:治 气虚自汗 阴虚盗汗 3.利水消肿:治气虚之水肿、小便不利。 4.托疮生肌:治气血虚之痈疽疮疡,脓成不溃者或久溃不敛者 人参——补气力最强。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壮阳 补气 党参——益气养血 生津 西洋参——补气力不及上两药,清火生津(退虚热) 太子参——补气力弱,益阴生津力亦小于西洋参 补 利水消肿 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益卫固表 中 固表止汗 白术——燥湿健脾,补气安胎 益 甘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气 缓急止痛 饴糖——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蜂蜜——解毒、润肠 大枣——缓和药性,养血安神,调和营卫 山药——补脾阴,补肺气,益肺阴,补肾固精止带 补气药 西洋参 一、药性 1.性味:味多甘 性均温热(其中性平者,偏微温) 2.归经:主入肾经。 二、功用: 肾阳虚证 补阳:治阳虚证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