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语堂中国画学思想探究
作为一名具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和学者, 林语堂虽不以书画名世,但在其著作中免不了对极富东方情 调的中国画学作阐述:他在1935年用英文写就并畅销美国 的《吾国吾民》中辟有“绘画” 一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其 对国画的认识,在其1947年用英文所著的《苏东坡传》中 辟有“国画” 一章,通过苏东坡引出了其对国画的见解。熟 练游弋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林语堂,在论述中 国画学时自然得心应手且多见精辟言论,为我们在东西方艺 术精神的比较中认识中国画学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材料。本文 拟从主体心态、表现特点、技术原理与艺术境界等方面作阐 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主体心态:戏墨的精神
林语堂十分推崇中国画中的戏墨”精神,认为“此非 专业的游戏三昧的特征,使作者得抒其轻淡愉快的精神从事 绘画。 这是文人学士的一种消遣的方法,处于游戏的性 质,与作书吟诗无异,故没有一些沉滞不活泼的神态。” [1] 林语堂从消遣与游戏的视角来看待“戏墨”精神,这种精神 使创作主体情绪放松,进入一种轻快愉悦的心理状态中,因 而艺术作品灵动而活泼。为了阐述这一点,林语堂用了米芾 的例子说明:自称米颠”的米芾乘兴而作画有时竟不用毛 笔,而是戏剧性地直接把纸卷起来、或者拿起甘蔗、莲梗当 做画笔来涂抹作画。林语堂还指出,中国书画的创作用的是 两种液体,那便是酒和墨,因而他用了较多的篇幅阐述文人 酒后作画的游戏状态,认为酒后作画神清气爽、畅快淋漓。 当然,林语堂也指出这种乘酒兴作画,非为醉而醉,而是更 好地表现作品的精神气韵。
林语堂还进一步指出,这种戏墨的精神来源于中国的 “逸”的特质,并且认为“逸”又来源于“游戏精神”。据 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林语堂在论述绘画时运用了西方 文艺理论的方法。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林语堂在此后 的阐述中认为“逸”的重要意义在于‘仿佛道家精神,它是 人类想摆脱这个劳形役性的俗世的努力,从而获得心情上的 解放与自由”。[2]也就说,国画创作主体中的戏墨精神最 终的落脚是人的自由,这样的阐述既立足传统画论的概念, 又升华了 “逸”的意义的普世性,更方便西方人理解与接 受。从这一意义上,林语堂对国画中戏墨精神的阐述有其独 特的视野与过人的见地。
二、表现特点:印象的捕捉
林语堂将国画视作“中国艺术的印象派” [3],认为中 国的画家不是满足于描绘眼前的景物,而是用律动美来表现 画家对所关注的物象的印象。在具体的方法上,中国画通过 线条和谐的律动、结构的单纯化、意存笔先等手段来表现画 家的印象。在分析中,林语堂通过苏东坡所作的竹子、岩石, 八大山人所作的鸡、鱼,石涛所作的果园,来说明结构的单 纯化程度越高越能表现出律动之美。林语堂还通过中西绘画 比较的方式指出了 “意存笔先”作为一种印象捕捉手段的 重要性和特殊性,中国画家的印象通过“意存笔先”的手 段,使得其画作所提供的概念能为别人所理解与领悟,因而 中国画的印象多一份平和之道,少见西洋印象派画家所描绘 的那种惊世骇俗的而使人难以理解的物象。
林语堂还进一步解释,国画中的文人画也就是印象主 义。“印象主义,简言之,就是对照相般的精确的反叛,而 主张将艺术家主观印象表达出来,作为艺术上的新目标。” [4]在论证的时候他以苏东坡的画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 童邻”等材料来论证。现在看来,林语堂直接将西方印象派 套用于国画之中,颇有生搬硬套之嫌。实际上放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其勇气可嘉。更重要的在于,在西方理论的视野 下其论证的材料都根植于中国传统,且他还认为与西洋印象 派画家过于巧黠过于逻辑相比,中国画家的印象则受到中庸 思想的影响,使得艺术形象更容易为大众接受。于此可见, 林语堂的论述并没有陷入西方话语的泥潭,言语中仍保持着 客观清醒的认识,对中国画充满自豪自信,殊为难得。
三、技术原理:书法的滋养
林语堂认为国画发展上有两大问题:一个是笔触的问 题,也就是用何种线条描绘对象,另一个是情感表现的问题, 也就是如何将作者的情感与个性映入作品之中。对此,他认 为书法给予国画技巧与原理,而诗歌则启发了国画的精神特 性。他指出:“书法为中国绘画提供其技巧与美的原理,诗 则提供画的精神与气韵情调的重要依据,以及对大自然的声 色气味泛神性的喜悦。” [5]在梳理了中国画的历史后,林 语堂指出当西方在19世纪还在进行现代艺术革新以摆脱画 家被奴役于所勾描的物体之时,8世纪时的中国画家吴道子 已迈开了革新的一大步:此前的画家用线条偏向于机械的描 摹且有意掩盖笔触,而吴道子不但不掩省线条而且有意发挥
书法笔触的特性,其中的线条曲折粗细变化无穷,暗合自然 的韵律。除了引用赵孟?、董其昌有关书画相通的画论来说 明外,林语堂在论述中还特别通过图像的分析来说明书法对 国画的影响:如敏捷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pdf VIP
- 关于XX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pdf
- 风电光伏安装施工培训课件课件.pptx VIP
- 富士FFA电梯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NW3P电气原理图纸.pdf
- DB50T 867.6-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pdf VIP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探析.pptx VIP
- 英语课件怎么做.pptx VIP
- 景区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安装方案.docx
-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详细解读.pdf
- 2024年度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要点和评分标准(2).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