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简介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引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进行增殖,与此相比,M?、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树突状细胞(DC)主要起源于骨髓中CD34+多潜能造血干细胞(CD34+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简称CD34+HPC),它经过4个阶段分化成为成熟的DC: ①骨髓和血液中的前体DC; ②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不成熟DC; ③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 ④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 近年研究发现,CD34+HPC在GM-CSF和TNF-α作用下沿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 CD34+HPC分化为CD1a+前体DC,分化成含Birbeck颗粒、表达Lag抗原、E-Cadherin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hams cell,LC)和间质DC。 CD34+HPC分化成的CD14+前体DC,分化成表达CD1a、CD2、CD9、CD68及因子XIII的DC。另外,CD14+的前体细胞在M-CSF作用下还能分化生成巨噬细胞。 CD34+HPC分化成外周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CD14+单核细胞首先分化成不成熟DC,然后在TNF-α、IL-1、LPS等炎性介质作用下,发育成成熟DC。 值得注意的是: CD14+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不成熟DC,保留有M-CSF受体。但是,当其发育成熟后,M-CSF受体随即消失。 因此,比较统一的看法是:CD14+单核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 ①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发育成DC。 ②在GM-CSF和M-CSF作用下,发育成巨噬细胞。 二、DC的共同特征和表面标志 成熟的DC来源和组织分布不同,但具有下列共同特征: 1.DC的共同特征 形态上呈树突样; 表达CD1a、高水平MHC-II类抗原和多种辅助分子(如CD54、CD58、CD80、CD86等),但缺乏CD14和非特异性酯酶的表达;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BG); 吞噬功能较低; 可有效诱导巢居的静息性幼稚T细胞发生增生。 DC表面表达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受体(PRR)、FcR 等,参与捕获抗原和免疫复合物。 DC高表达B7-1和B7-2,二者与T细胞表面CD28/CTLA-4相互作用,这是DC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基础。 2. DC的表面标志 B7家族成员的表达与DC的成熟程度有关。如LC(DC的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0和CD86,而淋巴组织中IDC表面高表达CD86;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6,但经培养成熟后则得以表达。 DC表达ICAM-3/CD50、CD40、CD44以及?1和?2整合素家族成员(VLA-5除外),这些标志性分子的表达与DC的抗原提呈功能有密切关系,它们通过与相应受体或配体的相互作用,可使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从而介导细胞间的N粘附,促进DC与T细胞的接触。 鉴定所得到的DC,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三个方面综合判定。 三、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体内DC处于非成熟状态,其表达低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体外激发MLR能力较弱,但具有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 DC在摄取抗原或接受到某些刺激因素(主要是炎性信号如LPS、IL-1、TNF-?)后,可以分化成熟,其MHC分子、辅助刺激分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显著提高,体外激发MLR能力很强,但其抗原摄取加工能力大大降低。 DC在成熟过程中,同时发生迁移,由外周组织(获取抗原信号)通过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然后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 据此,可将髓系DC的分化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前体阶段、未成熟期、迁移期

文档评论(0)

cl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