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第六章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 第二节 PCR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高度特异性:抗体的可变区可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可有 交叉反应) 2、可逆性结合:非共价键结合。pH、电解质、温度可影响其结合。 3、抗原抗体结合的比例:适当的比例,才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抗原与抗体结合价达饱和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反 应,反之,无肉眼可见的反应。 4、可见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与抗体快速结合阶段,几分钟; (2)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阶段,数分、数小时到数天,凝集、沉淀、细胞溶解。 二、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1、电解质:可加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凝集与沉淀反应。 2、温度:水产动物最适反应温度为28-30oC 3、酸碱度:最适反应 pH 6-8,低于抗原的等电点,非特异凝集, 出现假阳性 三、免疫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nation)颗粒性抗原+凝激素 2、间接凝集试验(indirect agglutinnation)可溶性抗原耦联致敏颗粒+抗体 3、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nation)可溶性抗原耦联血细胞+抗体 4、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nation)抗体Fc段耦联金黄葡萄球菌SPA+抗原 四、免疫沉淀试验 1、环状沉淀试验:抗血清+抗原界面处白色环状沉淀。(试管) 2、絮状沉淀试验:抗血清+可溶抗原混浊沉淀或絮状沉淀。(试管或凹玻片) 3、免疫浊度法:抗血清+可溶抗原浊度(比色) 4、免疫扩散抗体+抗原在凝胶上扩散相遇形成沉淀 五、与补体相关的试验 1、溶解试验 (1)溶血试验( hemolysis test ):红细胞+抗体+补体——红细胞溶解 (2)被动溶血试验(passive hemolysis test):红细胞吸附抗原+抗体+补体——红细胞溶解 (3)溶菌试验(bacteriolysis test):菌+抗体+补体——溶菌 2、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at,CFT) 第一系统:抗体+抗原+补体 第二系统:红细胞+溶血素(抗红细胞抗体) 六、酶联免疫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asborbent assay,ELISA) 1、直接法:抗原+酶标抗体——酶底物发色 2、间接法:抗原+第一抗体+酶标第二抗体——酶底物发色 3、双抗夹心法:抗体+抗原+酶标抗体——酶底物发色 4、竞争法: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原——酶底物发色 5、常用酶及其底物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3,3’-二氨基联苯胺(DAB) (2)碱性磷酸酶(AP)对硝基酚磷酸盐〔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 七、荧光免疫技术 原理:荧光物质为标记物+特定的激发光时,产生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用于细菌、病毒等检测 1、直接法:抗原+荧光抗体 2、间接法:抗原+第一抗体+荧光第二抗体 八、免疫电镜技术 1、铁蛋白抗体法: 2、酶标记抗体法: 3、重金属标记抗体法:胶体金法 第二节 PCR技术 一、PCR原理 多聚酶联式反应(p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条件下依赖于 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PCR反应三部曲 (1)变性:解链(2)退火:引物结合(3)延伸: PCR产物 二、PCR条件的优化 1、 PCR反应缓冲液: 10-50mmol/L Tris-HCl 调pH值,适量Mg 2+ 2、底物浓度: 4种dNTPs系等量配比。 3、 PCR反应酶及其浓度: TaqDNA酶每100ul反应底物中其用量为0.5-5U。 4、引物: 浓度为0.1-0.5umol/L。 5、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 94-95oC变性;40-60oC复性;延伸70-75oC。 三、PCR引物的选择及设计 1、引物长度:15-30bp 2、引物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C+G含量应在45%-50% 3、引物内部不应形成二级结构 4、引物的碱基顺序不应与非扩增区域有同源性 5、引物3末端碱基应与膜板DNA配对 6、引物5末端碱基没有严格的要求 四、PCR的实验步骤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